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段充满神秘梦幻色彩的文字,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序》。陶渊明用浪漫主义构造了一个安平喜乐,没有战争,自给自足的一个世外桃源,借此反映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数寻之而不得的仁人志士,都通过书画表达了对桃花源的神往。
千百年来,寻找桃花源的人数不胜数,人们都想亲眼见一见,亲身感受一下,桃花源安宁的魅力。那么,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呢?
根据史料记载与地理推断,《桃花源诗并序》中提到的武陵正是今日湖南省的常德市之古称。
桃花源景区始建于晋代,到唐宋时发展到鼎盛,却在元代时毁于战乱,明清之后则又开始复兴,年往后,桃花源开始了修复开发的高潮。
如今的桃花源,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洞天福地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大景区,每年一届的桃花源游园会,是湖南省“三节两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神话故乡桃仙岭
桃仙岭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有着丰富的神话和历史足迹,此处的每一个景点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典故或神话故事。
渊明祠:位于桃仙岭东侧,内供陶渊明塑像,并置有《桃花源记》牌屏。
悠然园:取名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如其名源的高洁意义一样,位于双星亭下的悠然园内种植了名菊数十种,梅花数万株,植各类桃树。
桃花源牌坊:这块高16.8m,宽26.8m,中空净跨12m的牌坊位于桃花源的东边,被誉为目前我国横跨国道最大的“中华第一坊”。传说这里是人间和仙境的毗邻之处。
浴仙池:位于鸡鸣谷口,传说是七仙女偷下凡间沐浴之处。
双星亭:传说为牛郎织女幽会定情之处。
道教圣地桃源山
桃源山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桃源山是道教的圣地,文化的中心。从西晋到晚明,以桃源山为主的名胜古迹,代有声名。西晋末叶山上始建桃源观,到唐代扩大,北宋昌盛。
天宁碑院:天宁碑院坐落于桃源山,是以唐代载记的天宁书院更名,其分三梯布局,由碑坊、碑屏、碑石、碑亭、碑廊、碑室等组成。其主要建筑为石桥、石牌坊、石双环亭、百寿图、巨型石碑、“桃源仙境”缩影假山池等。
“仿古院落式建筑群,碑院集民间石艺之大成,汇桃花源文化之精华,纳五湖山水于一堂,交四海骚客于一隅”,对历代于桃花源有贡献者,均收录于志,铭刻于碑,藏立碑院,流芳百世而不朽。
世外桃源秦人村
秦人村幽处武陵山深腹,四围重山阻隔,堪称先秦文化的野史余情在南方的一枝独秀,居民在此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通过秦人古洞进入秦人村,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那经典的一段“……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写的这段渔人进入世外桃源的情景,与此时的游客何其相像。让人不免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都说时间能改变一切,但小编相信从古至今,有一样东西是始终如一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你在社会的潮流中感到迷茫,不如抽出一些时间,到桃花源里感受些许寄托了从古至今许多人愿望的宁静和恬淡。
”走近湖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