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真的是鬼故事吗别再乱带节奏了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https://m.yyk.99.com.cn/fengtai/68389/lianxi.html

东晋伟大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被温儒敏教授选入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近来很多网友就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越解读越离谱,甚至出现了很多鬼故事的版本,而且点赞量和转发量都相当高。

如果真如网友所说《桃花源记》写的是一个鬼故事,那么温儒敏教授会不知道吗?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看了网友的解读也是深受影响,直接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几乎八年级的语文老师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已经认为这个就是一篇恐怖的鬼故事,这给老师们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实单纯一点《桃花源记》就是一篇陶渊明理想社会的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陶渊明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个读书人,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他的内心也是有积极入仕思想的一面,否则为什么三番五次地进入官场呢,离开官场选择做一个隐士不也是因为自己的理想不能够实现吗?儒家不都说了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吧,我认为这就是陶渊明的思想。

为什么说《桃花源记》不是一篇阴森的鬼故事呢?首先网友说的文中渔夫以打鱼为生,怎么会忘记路的远近呢?正因为故事是坐着虚构的所以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这个渔夫他就要迷路,不然怎么能够找到桃花源呢。在野外遇到一片桃花林,这其中没有一棵杂树。《诗经》里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就是桃花,包括陶渊明以后的很多文人都对桃花进行过吟咏。桃花是古诗文中一个很美的意象,陶渊明的这一段想象正是为了给桃花源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景象。

文中“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网友说这和古墓的入口一样,各位想一想,没有这种神秘感桃花源还会美吗?网友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里面的人既然是先秦百姓的后人,和外界没有任何联系,穿着怎么会和外面人一样呢。确实先秦到陶渊明生活的时期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服饰应当会有一些变化,可里面的人衣服和外人一样确实可疑。但是前面说过,这是一篇虚构的文章,这不就是陶渊明的暗示吗,暗示故事的虚构性,也暗示自己的理想终究无法实现,只能是一场空啊。包括文章最后说渔人再寻桃花源没有找到也是在暗示,暗示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实现。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不安排“高尚士”刘子骥去发现桃花源呢?仔细一想,这正是陶渊明的高明之处。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正因为这是一个渔夫,所以才不会遵守约定,出来以后才会“处处志之”,到武陵郡后才会“诣太守,说如此。”如果换成刘子骥去发现桃花源,他的身份是“高尚士”,所以绝对不会有再寻桃花源这件事,亦或许刘子骥直接生活在桃花源里面了。

《桃花源记》看似处处漏洞百出,实际正是作者的用心良苦之处。陶渊明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国家战乱不断,在他去世前不到四百年的时间内发生大小战争八百余次。所以现实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只能在作者的理想之中。

对于一篇文本的解读不应该仅仅靠自己的想象,这样很容易误解作者的意思,应该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多方面的可能影响文本的因素来看。

本文没有任何恶意,仅代表个人观点,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