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虚构还是事实

北京皮肤科医院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67.html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诗色彩浪漫却不极度夸张。写诗可以虚构,写“记”应该是记述事实。不是事实,以清高自律,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士。不会自毁清名来沽名钓誉。

一个文学巨豪,当知“记”的文学形式的重要性。如《史记》及其中各项内容,都用“本记”二字标注。“记”在文学中份量可想而知。陶渊明清高之士,怎能为一篇虚构故事,采用庄重“记”的文法?完全可以用“志异”,“传奇”等文法来虚构。

陶渊明强调了“记”,说明他是在写实。文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经过,后人考查都有。如果不是事实,用虚构来影射社会现象,上述条件只给出个朦胧轮廓就可以了,没有指向到具体时间、地点、人的必要。

桃花源图轴

我们来看原文,时间是:“晋太元中”,地点是:“武陵”,人物是:捕鱼为业的人。事情经过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捕鱼人出来时,一路做了记号。直接到郡太守那里报告了事情经过,郡太守派人跟他一起去查看,因为标记找不到了,所以沒有找到他说的“桃花源”。

他做了标记,后来又找不到标记,情理之中的事。文章内潜在原因,送捕鱼人走时说好“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居民首入其内,也是由那唯一的秘密通到进入的。欲隔断世人,必须隐蔽好秘密通道。被渔夫闯入后,他们能不加以防范。这是必然的。所以渔夫再来找不到标记,也在情理之中。从他们种作、衣着悉如外人来看,他们还是与世人有沟通的,只.是世人不知道他们而已。

后来品德高尚的学者刘子骥来探奇,也沒有找到。他死后再就没有人问津了。

陶渊明若要虚构故事,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不复得”就足够了,完全用不着叙述后一断故事情节。南阳刘子骥虽然不久死了,无所对证。但他是名士,必然会在历史上考查到其人。

武陵,笔者没有去过。电视上地质学家探险考查天坑,大多数都在武陵地区。其处天坑之多,是世界之最。历史上高士归隐避世,各朝各代不乏其人。陶渊明归隐,遇隐居之士的奇事,写文记之,情理之中。

在电视上看到,地质学家已经找到与桃花源极相似的天坑地貌。在高山幽谷中发现过许多不为世人知道的建筑。是不是可以证明:陶渊明不是虚构桃花源来影射社会现实,而是记录了有人亲眼所见的事实。

以上是笔者的见解,网友们,您怎样看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