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雷动,万物复苏,新的开始来了中国城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20.html

蛰在字典中的解释为“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意为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祸害庄稼。因此惊蛰期间,各地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时节正是“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淮河沿岸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

惊蛰三候

第一侯: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第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第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民俗

惊蛰最开始叫“启蛰”,因讳汉景帝的“启”,于是改称惊蛰。启是开始的意思,惊蛰可以说是一年中的另一个开始,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惊蛰后气温明显升高,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蒙鼓皮

响雷,是惊解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因此,制鼓匠人们安装传统讲求在惊蛰这天来蒙鼓皮。

农耕生产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八卦以及干支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

出品:中国城市报-《观城者》

作者:刘天瑞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