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痤疮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084488.html
视觉艺术,包括绘画等以观赏为主的平面艺术品,其创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供人观看欣赏;书籍是思想和文化的汇集,而绘本则是融合了书籍与视觉艺术两个方面,为儿童读者创作出的新的艺术形式,让孩子跟随着文字和图画,开启一次审美启蒙的教育。
绘本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美地区。后来在五六十年代,逐渐传入亚洲,并在日本,韩国等地兴起。
绘本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诉说着大千世界。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今天想为你介绍的绘本叫做《桃花源的故事》出版于年,它为儿童讲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书中的文字来自于日本国际评议会理事松居直,而为这本书配图的则是来自湖南长沙的著名绘本画家蔡皋。
01桃花源是每个人精神上的故乡
东晋诗人陶渊明归隐田园多年,但在永初二年,因刘裕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并采用虚景实写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政权的不满,以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那个与世无争的桃花源渐渐成了人们心中向往的土地,也成了每个人精神上的故乡。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寸净土,它是精神的寄托。虽然现实中人们大多生活在忙碌与纷争中,但是仍有一些像陶渊明的人,追求着那份质朴的快乐。
细细品读桃花源,你会发现里面没有金银财宝,只有农耕的生活,只有陶渊明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桃花源记》流传到日本,本书的作者松居直幼年时曾经看过那些桃花盛开的山水画,从此这个美丽的桃花源景色就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再加上后来他在汉学课堂上又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让松居直对桃花源的印象更加深刻。被誉为“日本绘本之父”的松居直将中国桃花源的故事讲述给了日本的小朋友听,也讲述给了全世界的小朋友们听。
《桃花源的故事》借由武陵渔人的行踪来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让人读完心生向往。一位渔人沿着河流,看到了山中的缺口,当他丢下船从这里走进去之后,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在另一个世界,人们生活质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房屋一排排错落有序。村民们看到新来的渔人来到村子,都非常热情的招待他。在和村里的人交谈中,渔人才知道这些人的祖先是为了逃避战乱,躲进了桃花源里生活。
他们脱离了现实中的压力,生活得非常惬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微笑,让渔人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宁静和美好。
02应用中国画和古版画的绘画技巧,把桃花源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个绘本,除了一个好故事,还需要一位优秀的绘本画家。
著名绘本画家蔡皋老师说:“《桃花源的故事》虽然是理想中的世界,但是我按照现实中的样子画了下来。”
《桃花源记》是人们借由文字而表达的向往之情,而绘本《桃花源的故事》除了文字之外,还蕴含了绘本画家蔡皋老师的对桃花源的真实理解。她想借由自己对于绘画的理解,借助绘本告诉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那些美好都来源于所处的环境。
①中国画的留白与虚实
蔡皋老师画桃花源时,侧重在桃花源的整体氛围。她的画注重整体而不仅仅局限在事物本身。
她没有把水画出来,而是根据中国画里留白的启示,把水变成了空白。通过河岸两旁的石头衬托出河流,这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表现正是中国画里的虚实相生理念。这样的表达手法也正符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在这本《桃花源的故事》里,蔡皋老师把她对桃花源的理解画了出来。她并没有把桃花源画的虚无缥缈,相反的,她捕捉到桃花源里的朴实和质朴。她的画都带着温度,让拿起这本绘本的人感悟到不一样的幸福。
这种在视觉上的转化,更能凸显出桃花源里的生活面貌以及岸边盛开的桃花。
②古版画的启发
在画这本《桃花源的故事》时,蔡皋老师希望呈现一种弥漫之美,而如何表现桃花显得尤为重要。在创作过程中,蔡皋老师受到了古版画的启发。古版画是指将画稿反向勾勒在木板,镌刻,最后刷上色彩或墨水的方式。
蔡皋老师不想画出桃花的形状,而想要通过朦胧弥漫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最美的样子。所以,她没有选择毛笔,而是用小号的刀一笔笔画出桃树的叶子,最后描绘出彩色的桃花瓣,颜色深浅不一,一簇一簇,最后一片一片的呈现了出来。
在蔡皋老师的理解下,让桃花源的美景重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03这本书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①它融合了文学性和艺术性,让孩子感受艺术的熏陶
我小时候没读过绘本,所以觉得现在的小孩特别幸运,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绘本。
绘本简短的文字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同时每一本绘本中又包含了生动的画面。
这些绘画里蕴藏着艺术的技法,讲究着细节的精美,捧在手里的绘本,就像一个个独立的艺术品,为孩子打开了一个个新的世界,用孩童的角度诉说着一个个故事。
《桃花源的故事》结合了文学性和艺术性,让孩子对桃花源里发生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在父母的陪伴下,感悟这一页页文字和图像背后藏着的文化和历史。这样一本探寻理想世界的故事,因为绘本让经典变得更加生动。
②它融合了创作者的经历,让阅读变得更有温度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采访了著名绘本画家蔡皋老师,节目中她回忆起当时创作《桃花源的故事》时的所思所想,她说她把自己曾经50多年的乡居生活也画进了这本书里。
在纪录片里,她拿起曾在《桃花源的故事》里的画,向采访者回忆着当时在乡下总会走过的一条小路,她说她每次看到这幅画里的场景都能回忆起,那个时候在乡下时的宁静和快乐。
这本《桃花源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因为蔡皋老师的个人经历,变得更有温度。
她赋予了桃花源更多的真实细节,正因如此,我们在翻看时才感受到了真实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
在我看来,艺术需要用心去体会,而生活则是艺术最好的来源,所有的创作都源于生活。
蔡皋老师为我们呈现出的桃花源里有她的生活印记,也有她对理想世界的桃花源的的憧憬。
③它传承了中国文化,让经典故事浸润孩子的心灵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一直以来文化大多是通过枯燥的课程,大量的阅读,或者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传承下来。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特别的了解,甚至连兴趣都谈不上。
这本《桃花源的故事》通过把文言文版《桃花源记》改成了孩子能读懂的经典故事,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通过色彩和图像的搭配,让孩子在阅读中结合故事形成画面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最后的话
我很喜欢《桃花源的故事》,很多人都表示这本书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我想这就是绘本的魅力吧。它为孩子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成人眼里,他变成了融合生活与艺术的作品。
中国文化通过绘本这种新颖的方式去传承,让孩子能够更形象的感受伟大的中华文明。它结合了文字和绘画的表现形式,让绘本成了一件件独立的艺术品。它让我们感受绘本创作者背后的人生故事,它带我们一起寻找心中的那片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