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便是“人面桃花”这一典故的由来,而它也从此成了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象征。
柳永《满朝欢·花隔铜壶》中有“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是很明显的化用。
蔡伸《柳梢青·联璧寻春》:“阴阴柳下人家,人面桃花似旧”。
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往期精彩
“桃花人面,物是人非”,这是一个与桃花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