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陶渊明一次生命的出走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作者:老王

《桃花源》是一首诗,《桃花源记》是这首诗前面的序,可是这个序比诗还长,而且比诗更有名。很多人大概都没有看过这首诗,但大多数人看过序。我们的教课书都选用了序,为什么?因为序没有教条,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到今天读起来都是散文中的极品。

这篇散文层次非常丰富,我觉得它是在讲人性,人性坦荡得一如清水时,就会看到最美的东西,而当一个人有了心机,所有东西都不见了。所谓执迷不悟,就是心机太重。

陶渊明为什么要写这篇《桃花源记》,为什么要幻想出这个桃花源?我想试着讨论一下:

一、退隐后,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

陶渊明开始时官场沉浮,正是因为厌倦了这种生活,为了表达对现世的抗争,才隐居山林,在他归隐前,肯定有一个设想的地方,一种设想的美好生活方式,这可能就是桃花源的雏形。等到真正开始隐居后,可能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总是在看、在望,有大师说:好奇之心,即慈悲心,陶渊明也在探寻,他想要找到一个更好的、更纯洁的地方。

二、退隐后,心灵不够纯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一直想忘,在化,可是一直忘不掉,化不了。他就像桃花源中的避世之人,咸来问讯,还是对外面的世界有所留恋,有所牵挂。只有放下一切,忘掉心中执念,不知不觉间就能进入一个神奇的境界,就像写文章,如果来了灵感,一大篇顷刻而成。果然为了写而写,可能就会三天憋出六个字。我想,陶渊明是有过大忘、大化的时刻的,但只是一时的,心一贪,这里的贪是想一直忘、一直化,结果杂念一多,有自生烦恼了。

三、退隐后,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都说是人间仙境。真的这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我看不出有特别的神仙建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农村不都是这样吗。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还是很平常啊,只能说,陶渊明当时隐居的条件太艰苦了,他想打造一个他心目中的村庄。桃花源是要培育的,你与其去找桃花源,不如就在你的身边,你的脚下培育一个桃花源。

陶渊明一次生命的出走,走进了一个桃花源,却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