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如何理解魏晋乱世中曹操和陶渊

北京手足癣哪个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5/8593631.html

在高中阶段,“魏晋乱世”中的作品一共选择了两篇,一篇是曹操的《短歌行》,一篇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学生在理解这两篇作品的难点在于:

1.曹操作为一个“阴险歹毒”的政治家,怎么会写出有如此情怀的诗歌作品?

2.陶渊明为什么会选择到荒芜的农村去生活?

这两个问题之所以会成为学生的理解难点,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既有经验”影响了他们的认知。

比如说曹操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就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政治家,这个既有经验来自于《三国演义》,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就是一个奸雄形象,阴险歹毒,心狠手辣,这是曹操的基本标签。

而陶渊明呢,也比较令人难以理解,学生的既有经验来自于现实的生活,在今天的生活中,农村生活怎么也比不上常识生活?因此,他们很难理解陶渊明为什么,因为个人原因选择退出官场,归隐田园。他所谓的田园实际上就是农村,而且是一片比较荒芜的农村。不管怎么说,农村生活肯定不如城市生活(官场生活)好。

要真正的读懂《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这两篇诗歌,就必须“知人论世”,就必须回到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用文化的视角去解读这两篇诗歌,以及这两个人物。

语文老师经常摘取一些《中国文脉》书中的经典语句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非常喜欢听这样的朗经典朗读,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观点,非常奇特,也非常深刻。

《中国文脉》在写曹操的时候说,在三国时期,只有曹操可以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流的文学家,而诸葛亮根本算不上。

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地位要高于诸葛亮,高于诸葛亮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呢?《中国文脉》的作者余秋雨认为,曹操在生命格局上要高于诸葛亮。

对于曹操的《短歌行》,作者说:

“我不能不再一次惊叹其间的从容大气。一个人可以掩饰和伪装自己的行为动机,却无法掩饰和伪装自己的生命格调,这些诗作传达出一个身陷乱世权谋而心在浩瀚时空的强大生命,强大到没有一个不够强大的生命能够模仿!”

这段话还原了历史上的一个真实的曹操,生于乱世,他不得不用一些强权手段谋生;但是他那心怀天下的强大生命格局,的确是在乱世中的任何人都不能模仿的!

那对于陶渊明,作者又是怎样解读的呢?作者认为,在魏晋之间出现了三种文化人格:

1.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

2.游戏反叛型的文化人格;

3.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

前面说的曹操,就属于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而嵇康、阮籍属于游戏反叛型的文化人格,陶渊明呢,则属于第三种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

所谓“安然自立”,就是指他们不再去问社会功利,不再去问世俗目光,不再去问礼教规范,也不再去问文坛褒贬,他们在宁静和孤独中发现了独立精神活动的快感和价值。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惨悲苦的死去,要么惶恐地重返仕途。

只有安静的田园,才能够让陶渊明这样的名士回归自我,获得真正的精神独立。

作者还趁机谈论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的遗世独立,实际上,代表了作者的“两种切割”:

第一种是“美丑切割”。桃花源的芳草鲜美之景和外界的俗世,判然两别,作者的审美追求也由此而清晰显见。

第二种是“功利切割”。桃花源与乱世隔绝,实际上也就是与欲望、功利体系隔绝。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精神独立。

学生们读到这些观点,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曹操和陶渊明这两个人物及这两篇作品了。真实的曹操,立体的陶渊明,就跃然纸上了。

从阅读实践的角度来看,《中国文脉》这本书非常适合高中生阅读,这本书的特征主要有:

1.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从神话传说到明清时代,重要的历史人物、文学人物都有论述,对于那些文化知识匮乏,作文素材匮乏的学生来说,可以拓宽视野,积累知识;

2.这本书采用一种文学式的语言,颇具文化气质。其中的语言词汇、句式表达、观点情感对高中生的写作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国文脉》犹如一种“文化大餐”,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更能够促进我们自身文化品格,文化气质的培养!

其实,对于要立志考上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可以少充一点话费,多读一本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