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桃花 >> 桃花功效 >> 桃花源记专项练习题

桃花源记专项练习题

一、重点字词

1、词语解释

缘:

鲜美:

落英:

缤纷:

异:

仿佛:

俨然:

属:

阡陌:

悉:

黄发:

垂髫:

具:

要:

妻子:

绝境:

间隔:

无论:

延:

语:

向:

志:

诣:

规:

寻:

问津:

2、古今异义词

(1)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

今义

(3)率妻子邑人

妻子:古义

今义

(4)来此绝境。

绝境:原义

今义

(5)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

今义

二、重点语句解释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后遂无问津者: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原文填空

1、桃花源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

2、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的句子是

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了桃花源居出原因的句子是

4、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幸福的句子

5、描写渔人进出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

6、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两处)

7、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8、“无人问津”这个成语出自本文的原句是

四、习题精练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什么特点?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5、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6、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的美好境界?

7、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具言是什么?

9、“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一、重点字词

1、词语解释

缘:沿着,顺着。

鲜美:新鲜美好。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异:对……感到诧异。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具:详细。

要:同“邀”,邀请。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间隔:隔绝、不通音讯。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延:邀请。

语:告诉。

向:先前的。

志:做记号。

诣:拜访。

规:打算,计划。

寻:随即、不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寻访、探求”的意思。

2、古今异义词

(1)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2)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

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4)来此绝境。

绝境:原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指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二、重点语句解释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处处可以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儿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6、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叮嘱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呀。”

三、原文填空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后遂无问津者。

四、习题精练

1、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为桃花源外的社会如此黑暗而叹,为桃花源外的人民过着痛苦生活而叹。

3、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的关系。

4、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5、目的是暗示桃花源是自己虚构的。

6、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

7、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描绘了桃花源中人生活美好的情景,虚构了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8、具言的是朝代不断更替,由秦汉魏到如今的晋朝,战乱不断,百姓困苦。

9、“如此”,包括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所经历的事情,此处若一一写出来,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托沓冗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