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是九江市的一座寺院,和西林寺,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大林寺为四世纪僧昙诜所创建,位于大林峰上。
庐山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登庐山,时值山下桃花已谢,大林寺桃花正妍,即兴赋诗一首,一赞山中桃花美艳可人,更暗喻世间沧桑欲归山林,名诗传千古,而大林寺今已难寻觅,但白居易咏诗的花径犹在。
《大林寺桃花》
大林花径
从九江市南行至牯岭,循牯岭大林路前进,走十分钟便到如琴湖,湖南岸不远处就是白居易咏诗的花径。据白居易《游大林寺序》载:“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此地实匡庐第一境。”大林寺为四世纪僧昙诜所创建,位于大林峰上,寺周围种植许多花木果树,蔚然成林。大林寺西侧,有两株由西域僧人带来的树种、昙诜手植的娑罗木宝树,高干巨枝,亭亭如盖,“不庇凡草,不止恶禽,耸干无惭于松柏,成荫不愧于桃李。”至明清时,宝树仍在,明代袁宏道有《宝树诗》云:“铁千铜肤四十围,隔峰犹自望孙枝。涂云抹日空山里,曾见东林行道时。”
大林寺
从尚存的花径推测,大林寺当年规模还是较大的。十二世纪下叶南宋诗人周必大的《吊大林寺》诗:“上尽诸峰地转平,低去近时多阴。古来南北通双径,此去东西启二林。虞世南碑从泥没,白居易序合推寻。匡庐第一金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可知道大林寺在那时已只有残迹了。
大林寺美景
大林寺对近代佛教的兴起也有一些历史影响,一九二二年捐修募建,恢复了大林寺一些旧观。一九二三年太虚法师在大林寺主持召开有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等国佛教代表参加的世界佛教徒首次会议,揭开了中国近代佛教史的重要一页。次年,日本及各国的信佛士女又云集大林寺讲学,气氛热烈,盛况一时。大林寺成为庐山佛教的讲学之地,接待四方来者,对中国佛教的复兴起了推动作用。一九四九年后,大林寺保存尚好。到一九六一年,因兴修水利动工开挖西湖,大林寺终淹没湖中,成空叹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