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奇怪的高考作文755字,有30字老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这是苏轼《杂说·送张琥》中的一句,意思是说要大量的阅读、了解事物,才能在需要时慢慢地发挥其作用。的确,“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在平时多积累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每年的6月,都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在这个月,我国有近千万高三学生涌向不同的考场,进行对自己十年寒窗苦读结果的一次“检验”。高考的准备,是没有硝烟的战火;高考的过程,被认为是中国人“最公平”的竞争;高考的结果,往往会指向一个孩子的前程。

而在每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和满分作文,总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作文在语文科目中,是最彰显一个学生文字功底的题目,也是人们最容易讨论和发挥的内容。

在年,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在考场上写下字作文,其中有30字阅卷组长都不认识,却被评为满分作文。让我们走近他的故事。

“神童”其人

这名“神童”,名叫王云飞,是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高三(12)班的一名学生,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才华横溢的他竟是一名理科生。

王云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母亲是一位热爱国学的人,所以自己自幼便受到家庭的熏陶,对古文很感兴趣。他主动阅读了《史记》、《尚书》等历史古书,甚至将家里的《资治通鉴》翻破。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王云飞在这些书籍中探索了历史的奥妙,也把握了文言的优美。可以认为,正是这些古书的阅读,为王云飞作文的行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在同龄人痴迷于阅读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的时候,王云飞早已开始自己动笔创作一些武侠小说或文言文诗歌了。很快,王云飞便发现,自己书写古文是倚马可待了。后来,王云飞也认可,正是通过这些小说、文章的训练,使自己的文笔愈发老练、扎实,可谓是“学以致用”。

厚积薄发

年6月的高考,使王云飞初出茅庐,甚至很快家喻户晓。

当年,江苏省的高考题目为“环保”。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普通,却也很难写出个人特色的作文题目。

而他的高考作文《绿色生活》,全文仅字,全文骈体古文一气呵成,每一短句都饱含深意,全文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其中,用了近30个生僻字。

其实,这篇作文的写作并非是王云飞“早有预谋”,而是他在读完题目进行构思后,其用古文写作的想法突然出现,便动笔将文言文写了下来。这些文言文也都吸取了他读过的历史古籍,显得饶有深意。我们常说,厚积薄发,王云飞的文章便利用了自己常年对古文的关切,而写下了这些精彩的句子。

而这篇文章的主题,则是以古鉴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现在自然环境遭人类破坏的悲剧,并表达幻想能回到农耕时代的愿望。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篇古文的论说部分: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楊槐蓁蓁,町疃[tuǎn],柳榆其秝[lì]。苾葌柅柅遊屮[chè]葳蕤,見柳而人不攦,視草而眾不蹸,日駕雙軑[dai]之車,斐斐閭巷之間,目不復睺,鼻不再鼽[qiú],鳥不驚人,鮒遊沴然。

人者,天地孕育。今其反萬物,此獍也。今其不宜瞡瞡,遺禍搙孫,當修長遠之道以藾萬世。

今吾執筆於此,所思者,舍旁早蟠一株,今當唪唪,攲枝水上,當復駕舴艋,扌玄其落桃,投於苙。坐銀杏樹下,觀兒童嬉於樹下,延於磚祴[gāi],搤[è]腕而惜水中未置菱藕幾株。燠[yù]熱之時,而可摘菱冣[zuì]菂,爇之為饘[zhān],以奉親房。”

这些语句的目的是为了形容出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即对于理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与此同时,表达对人类随意破坏环境的讽刺与批判。

通过以上的三段,我们便可以感觉到这篇作文的难度。光是从字面上,我们普通读者大概就有三四十个字不认识,而对其大意进行分析,这就更是“天方夜谭”了!其实,不只是我们,当时的阅卷老师在看到这篇古文作文后也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应该如何评判,只能上报给语文阅卷组组长进行审核。

据说,为了批阅这份卷子,阅卷组更是请来了古典文献专业的教授,对其进行解读。而这位教授也是借助许多工具,如字典、古书,并多次进行核对、批注、整合,才能完成解读,据说,该文的注释,就有四五页。

虽然各位老师对这篇作文争论纷纷,且作文的字数未按照规定书写,但是由于作文的内容准确、切题,其论述部分完整生动,“议”、“论”充分,符合高考作文的多项要求,最终,被老师评判为“满分”。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年那篇模仿“三国体”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该作文也在网络不怎么发达的当时引起了争议。

追求自我

王云飞不仅文采飞扬,其高考分数也是位居前列。许多学校都在争抢这位大有前途的“古文”才子。据说,北大都向其抛出了橄榄枝。

但最终,王云飞还是选择了理科生心中的高等学府“东南大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继续深造。这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认为他浪费了一个通向更高平台的机会。然而,王云飞却不以为意。在他认为,高考论文只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地方,却并非是自己最终的归程。

王云飞在一文成名后,抛弃浮华,回归本质,选择做回自己。这是真正了解自我后的选择,也是对未来方向的深刻把控。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王云飞也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的归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