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本是虚拟之地,为何还有人找到这

想必大家都知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处人人倾羡的“世外桃源”。众所周知,陶先生的“桃花源”只是毛颖中的虚幻世界,但是文学作品多有艺术原型,现实中有没有“桃花源”呢?千余年来,众多学者广为搜寻,有的以名考实,有的按图索骤,甚至还有人亲自考察,至今有五处较为有名:

第一是武陵桃花源。《桃花源记》首句即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这个捕鱼人是舟行,虽然“忘路之远近”,但也不会走得太远,所以桃花源应在武陵一带。

第二是宿城山桃花源。古代郡县建制多有变异,地名到处乱跑,有人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应在古海州的“武陵郡”中去找,这里的宿城山凹最为相像:此地一面临海,三面环山,进出山凹,虎口岭为唯一通道,山凹之内,是一片平坦美丽的川原,山的四周遍植翠竹,风景秀丽。在临海处,有一半身山峦涌出水面,状大如船,名曰船山,山脚拐弯处,有一条石峡,逶迤通向高公岛。此处即为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

第三是庐山桃花源。陶渊明家乡在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附近,此地有“庐山垅”,又名“桃花源”,有人认为这里才是陶渊明先生记述的世外仙境。康王谷全长三十多里,中有清溪,田畴丰饶,屋舍古朴,山谷之中又多种植桃树,走至谷口,多疑无路,不知谷中尚有深谷,其地理环境同《桃花源记》十分相似。

第四是弘农上洛桃花源。近代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另有独特见解。他认为《桃花源记》是纪事性文字,应有真实地点,这个地点应为弘农(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北)或上洛(治所在今陕西商县)。而《桃花源记》是根据一些人的见闻写成的。

东晋义熙十三年(),刘裕率师征西,其将佐戴延之、羊松龄到过弘农或上洛。戴延之为此写了《征西记》(今佚,《水经注》有征引),其中说,他们到过“桃原”(古名桃林)、“檀山坞”、“皇天原”等地,并实地考察了魏晋时人们为躲避逃进深山险谷所建造的防卫工事,晋军前锋抵达这里时,为春二三月,适逢桃花盛开,故诗中有“落英缤纷”之句,而且这里的地形也和《桃花源记》极其相似。

第五是影县桃花源。影县在风景秀丽的武陵岭下,据古方志载:这里有个武陵村,村边有溪名曰“章水”,村民先祖为避秦乱来到这里,后人多以捕鱼为业,村名叫作“旧秦村”或者“桃花源”,他们说话仍然保持秦汉古音,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到过这里,写下了“影县小桃源”“人尚古衣冠”的诗句。说明这里很早就闻名于世了。

也许“桃花源”太吸引人了,连外国学者也关心它的位置。我国清代时期,日本有个学者,名叫桥川时雄,他在其校补的《陶集郑批录》中说:六朝时,士人君子爱搜集寻异闻,于是出现了《搜神记》、《世说新语》等笔记小说。“桃花源”当为晋时流传的一则逸闻。陶渊明认为它符合自己隐逸的思想,便写了这篇诗文,而“桃花源”

只是一种民间传说,世上并无真正的桃源仙境。这正如元代吴师道所说:“桃源寄诗人慨慕羲皇古道之心。”(引见汤汉《陶靖节诗法》)更多的人认为:《桃花源记》是一篇作者虚构以寄托其社会理想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所处黑暗现实的否定和对“乌托邦”的神往,桃花源并不一定客观存在。可用清代沈德潜《古诗源》一句话概括:“必辩其有无,殊为多事。”神州何处桃花源?华夏美景处处是。在广袭的中华大地上,像世外仙境的这种地方非止一处,作为艺术原型,有多少可以找到一些根据,于是形成了“桃花源”在哪里的有趣争论。

谁真谁假,似乎不必匆忙作出结论,如能去各处“桃花源”看看,又何尝不是争论外的一大乐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