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家陶渊明风水造诣深他写的《桃花源记》处处彰显风水哲学理论
曾祥裕曾海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晋陶渊明在其《《桃花源记》》中所记载的政治上的大同世界,其文字描述又有风水内涵。我心中有桃花源情结,与友人向先生等人来到这诗情画意之地。在欣赏其山水之美的同时,探索了古人的风水情结的由来。
桃花源是中国知识分子回归自然,是独立人格的象征,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园。
桃花源机场方便国人圆一个自由放飞的梦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境内,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要居衡山、君山、岳麓山、张家界、猛洞河诸风景名胜中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湖色,纳湘西灵秀,沐五溪奇照,揽武陵风光。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熔寓言典故与乡风民俗于一炉。
桃花源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益。千百年来,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桃花源、关心桃花源。
我们兴致勃勃地驱车来到“世外桃源”主体景区,它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岭。
山水相依,景色空灵
景区游人络绎不绝,据说阳春三月桃花盛开之时,桃花源的景色才最美。山路陡峭,我在向先生的照料下坐上轿子,来到一洞口,下轿步行几十米后豁然开朗,果真是陶渊明笔下的场景,见之不禁催发思古之幽情。古人选择此地做安家之所,既有避战乱之灾的需要,也有风水宜人的考虑。
风水是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理念,是东方地平线上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古人在与自然界交往过程中,懂得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环境居住生活生产。古人在村落选址和建设上都很谨慎,基本的原则就是满足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首先着眼于土地、水源、山林,着眼于小气候,安全,防灾。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之时,桃花源的景色才最美
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要具备山林水源,有渔猎稼樯之利。如果周围环境有吉象之山水形势,就更为理想。风水中强调“天地大象”,吉象之地必有好风水。所以,居所选址就是要确定其“吉象”中的“穴”,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有识之士认为“中国风水师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