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nb.ifeng.com/a/20180423/6523823_0.shtml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晋朝隐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道出了向往桃花源的心境。在陶渊明的笔下,此处景色是桃花三千,芳香草美,落红流水极盛,此民风是单纯美好,没有世俗所染,没有勾心斗角,完完全全的干净世界。如此世外桃源,使后世无数名士都为之神往。
唐朝文宗时期的三绝之一草圣张旭,曾写过一首《桃花溪》,其意境深远、情景之中被人称之为可抵得一篇《桃花源记》。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被称为草圣,其草书自一流,从他的书法作品上看就知道张旭是一位潇洒、豁达的为人。一直以来,我以为张旭只在书法上有建树,其实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也是知名甚远。其中,写景诗是其最为擅长的类型。
张旭的《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整篇文章似乎浓缩于四句当中,其意蕴情景更有赏析品味的必要。读怀古诗需在古迹中寻求意境;读送别诗要在离别时感悟;读边塞诗唯有身在塞北更觉深远。当读山水写景诗时,我总喜欢闭上眼睛,临清风,细细品味,似乎能够深入其境。
张旭眼中的桃花源,从远景到近景:远处飞桥云雾寥寥,近处兰舟轻泛碧波。在这个缥缈虚无的情境下,为这片桃花源增添了更多的朦胧感和神秘感。看到此处,是否觉得一副静态的山水画铺展于眼前,如梦如幻。
既问渔翁,转而静景转动景。这桃花源究竟在何处,就要问这桃花在溪水中的流向,可这溪水流向又通往哪边?好容易能够寻到何处,可渔翁给的答案,却依旧无处寻,给人又留下无尽的遐想当中。
隐士往往是身在山水间,而这世外桃源更是难觅,这不禁让我想起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蕴意与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同为相映,颇是耐人寻味。
世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我也不敢妄言。读完《桃花溪》后,我觉得身安之处、心净之地便是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因为如果真的有桃源存在,在人人相逐之后,此桃源可还称之为桃源否?
附:张旭著名诗作
《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