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编剧行业报告采访匆匆那年编剧李晗

李晗刘晗

代表作品:《匆匆那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

合作导演:张一白

采访、文/妍如玉

既是生活中的夫妻,又是工作上的搭档,从大学至今,相互陪伴十余年,李晗与刘晗算是圈内“罕见”的一对青年编剧夫妻档。

都叫“晗”,可并不是特意为组合起的艺名,而是两人真名就是如此。据刘晗介绍,“晗”字在北京80后这代人之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名字,比如“鹿晗”。

李晗与刘晗都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同班同学,但毕竟不是主攻剧作方向,一开始并不太会“写剧本”。

“我最开始是在一白导演的《秘岸》电影剧组,做过一些现场执行的工作,而刘晗还曾经在广告公司上班,我们的工作跟‘剧本’没关系。”

张一白导演那时正好要做一些关于青春、校园、恋爱之类的题材故事,需要找一些“新鲜血液”加入到创作团队。

“算是机缘巧合吧,我们那时年纪还小,刚刚大学毕业,一白导演让我们俩一起过去帮忙出出主意。后来就开始跟着一白导演一起学习如何创作、如何写剧本、如何结构故事……让我们一点点的成长起来。”

编剧李晗、刘晗

年前后,刚毕业不久的他们,第一次共同以编剧的身份参与到张一白导演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3》(后定名《葡萄藤下的玫瑰》),这也是两人作为创作搭档的第一次尝试。

年,李晗与刘晗为张一白导演的电影《匆匆那年》担任了编剧;年,又一起参与编剧了由刘亦菲和杨洋主演的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张一白是该片的监制。

能参与到这两部影片的编剧工作,皆是因为张一白导演的邀请。

“在中国的影视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年轻编剧,很难自己去把控一个项目,所以更多的时候只能依赖其他人,包括导演、制片人,所以每一个项目里这些人都是我们的贵人。”

李晗觉得前期的剧本创作虽然非常重要,但终究只是“一张纸”,而最后能否上映,也都是这些人的功劳。

“而对一白导演,我们的感情更深。因为是他带着我们入行,教我们写剧本,所以非常感谢他。”

也是通过这几次的合作,李晗与刘晗慢慢摸索出适合他俩的工作方式:前期的策划、大纲以及分场/分集,这些需要集中开会讨论的,都是两人一起;在内容方向确定后,具体每场戏的内容再由两人各自“认领”回去写,写完再一起碰稿讨论。

“但我们俩是一家人,可能今天她有事,我就多负责一部分;明天我有事,她就替我多写一些。

“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可能我们某个人对其中某个段落特别有感觉,那就会主动要求来写;有时候也可能对哪一个段落吃不太准,就会交给对方先来做。”

如果一个项目的整个创作过程都落在一个人肩上时,会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因为你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写的东西拿出来别人会不会认可?能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就变成一个自己质问自己的过程,而不是创作本身的那件事了。”

刘晗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创作的应变能力会更好,就因为工作和生活都融合在了一起,默契自然也会更多些。

电影《匆匆那年》剧照

“创作上的不同意见,是一个互相说服探讨的过程,它不会触发生活中的情绪。但是在家里待久了,写作、吃饭、睡觉都在一个环境里面,难免会有些压抑和疲惫。

“如果有一段时间在家工作很累疲惫,我们就会一起走出家门,去其他地方转一转,哪怕是吃顿饭,情绪都可以调节过来。”他们一般对“某个时期在家密集工作”的调节办法,就是去一个咖啡馆或者办公室,找一个能隔离开生活的场所工作。

在创作中遇到瓶颈期时也是如此,“我们就会去找周围的很多从事影视的朋友聊一聊,哪怕就是聊点其他的,书籍、电影、电视什么的,换换脑子转变一下思路,可能(瓶颈)就度过去了。”

“我们其实是有一个工作室,可以去那里写。”但一想到要跨出家门、开一段车、走一段路到工作室,还是有些麻烦。“也可能刹那间来了灵感就需要你立刻打开电脑写下来,要是在路上、换地方,可能就会把这种思路打断。还是有点儿懒惰吧,都不想出门。”

但长时间在家里的集中创作,难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干扰,“可能这就是我们这种合作方式的弊端吧,专注性不会那么强,效率就有点慢。”

《匆匆那年》从项目策划开始到完稿,前后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接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时已有原来成型的剧本了,再重新找方向改编又用了三个月时间……这些对于李晗和刘晗来说,都算是相当快的创作周期了。

电影《匆匆那年》剧照

即使是写出了知名电影作品的他们,至今也同样要面临:有项目时就有收入;没有项目就会收入“归零”的问题。

但是“对于青年编剧,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前,你要先明确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刘晗说,“要么就是钱,要么就是名誉,要么就是成果。如果要的是钱,哪怕辛苦一些也把事做完;要的是名气,那可能就得不到钱,也得不到享受的过程;如果要的只是它拍出来上映,那可能就拿不到钱也拿不到名誉,但是完成了这件事就已经很有满足感了,我觉得只要有一头顾上了,这事就足够了。”

电影《匆匆那年》剧照

回想起他们刚入行的那两年,跟大多数年轻创作者一样,都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和生存危机,因此那段时间,只要有活他们就去做。

“科幻、警匪、悬疑都是那时候做的项目,现在回头再看,这些题材我们并不擅长。”李晗说,“现在,我们更倾向于如果没有工作,就享受这种没有工作的时间,真正放松一下。”

“这样的阶段对于编剧,不失为是一个‘输入’的好时光,去汲取养分,多看看书和一些影视作品,去提升和学习,对你之后再去做其他项目都是一个特别好的储备。”他们觉得年轻编剧也可以多去尝试着写自己的故事,做一些原创,“不能什么事儿都做,让自己没有一个擅长的事情,这也是对你自己的一种浪费。”

做编剧本身是一件很孤独而且很枯燥的事情,“要展开自己的触角,多跟社会接触,跟人群接触,跟生活接触,很多东西不是你自己在家里关着门儿去想就能想出来的,而是在跟外界、跟世界的交流过程中让你激发出来的。”

刘晗对年轻编剧们的建议就是:努力生活,体验生活,保持正常的社交状态。

电影《匆匆那年》剧照

李晗觉得,如果能有很多人在一起,尤其是关系好的人,来共同为一个项目去研究、讨论,那创作就会变得很欢乐。

“尤其在创意阶段,我们比较推荐的方式是集思广益,就不会造成做完了一遍剧本之后,又要推翻重来——虽然这种现象在行业里很普遍,但这不是个好事。”

《匆匆那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包括一部他们已做完但还未播出的电视剧,都是有其他编剧伙伴参与进来和他们一起创作的,有一些是他们拜托导演和制片方找来的编剧帮手,也有一些是和他们一直保持合作关系的编剧朋友。

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照

“我们之前结识了一些行业内比较优秀的年轻编剧,有时候我们在做其他项目时,会请他们过来跟我们一起讨论;也有时候手里的项目我们自己实在做不过来了,也会请他们过来跟我们一起工作。”能有编剧朋友愿意一起加入讨论研究,刘晗和李晗求之不得。

“我们更看重电影的团队,因为好的团队才能足够有实力走到最后。”在他们周围,有太多有才华的编剧同事或朋友,做出了非常好的电影剧本,但是后来并没有拍出来,“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案例。只能这么说:不成功的比成功的多。如果说一个编剧,能够做很多项目,并且做一个成一个,基本不太能够实现,尤其是我们年轻编剧的这个梯队里面。”

据他们所了解的大部分编剧,无论是成熟编剧还是刚入行的新编剧,所有人最期待的都还是最后自己的项目能够实现,其他收获的评价怎样、舆论怎么看,对大家来说都不太重要了。

“这是我们的一种共同心态,就是更为看重眼前在做的事,而不是看重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我之前的项目大家怎么样评价,已经不重要了,我现在这个项目能不能获得资方的认可,能不能继续向下推进,这事更重要。”

编剧李晗、刘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