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说红楼梦作者笔下和心目中的贾宝玉,远不是我们如今读者自己硬拗出来的那个:聪明灵秀,尊重女儿,意识超前,思想前卫。他的本质的一面,就是非常的,这一点作者通过贾宝玉亮相时的描写和西江月有证。
西江月写得有多直白?我就不多重复了。
另外一边,作者煞费苦心地写了贾宝玉在秦可卿房里睡觉时这个公主那个公主的想象,也是这个意思:
贾宝玉对秦氏的意淫,源于他本身的庸俗无知和浅薄。
但在作者不得不故意将故事写得很隐晦的情况下,两百年来多少读者却习惯把锅扣在了头上,而我关于这一段的解读文章,不知为何一直被屏蔽,所以也不重复啰唆,今天我们再次从贾宝玉为林黛玉赠这件事出发,解读的庸俗。
原文贾宝玉为黛玉赠字后,作者还写了一句探春笑他又杜撰。这一笔也是很有深意的。
贾探春的原型是作者非常欣赏的,时时刻刻拿来和作比较的,更是作者最后的选择。
说赠黛玉的字是杜撰,原因不外乎如下:
她不知道所列的所谓典故,也就是那个,据贾宝玉自己说是出自《古今人物通考》。
所以《古今人物通考》?这本书真的存在吗?
探春是贾府最博学的女孩子,她说贾宝玉杜撰,那么她首先应该是不知道这本书,另外她说的每句话都很有分量,所以这本书有两种很大可能:一是的确不存在,另一个可能是这不是什么正经书,贾宝玉看过,贾探春则没看过。
作者还写过另外一桩相类似的事情,就是贾宝玉给袭人起名,到底用的什么典故?
当时贾政一听到两字就很不高兴,说这名字刁钻古怪,源自淫词艳赋,贾宝玉就赶紧解释说自己用的典故是,搪塞了过去。
这里贾宝玉说的诗句其实错了个字,因为原句应该是,这一字之差,或许是作者提示我们贾宝玉在说谎,因为很明显是陆游的诗,不是什么,而且林黛玉曾在书中强调的诗,这些都是作者的提示。
名字的典故真正起源绝不是陆游的这首词,而是真正的和意象有关的另一首古诗《长安古意》中的句子“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有名字由来打底,我们就可以确定作为、又同是由贾宝玉给予的林黛玉的名,其典故来源,绝不是什么《古今人物通考》。
那么,林黛玉的名字到底是出自哪里呢?
说出来,你一定会大吃一惊。
出自王实甫《西厢记》!
读过《红楼梦》的读者,百分百都记得贾宝玉和林黛玉吧。
贾宝玉的小厮茗烟从外面带了一大堆话本子给贾宝玉,这些读物,在那个时代那样的家庭背景里,是属于非常不正经的。贾宝玉偷偷把其中一些话本子带到大观园里读,然后有次被黛玉碰到,两个人就一起在桃花树下看这些。
那一段,黛玉还因为宝玉出口孟浪还和他生气了: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地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去。”
这里作者写这段口角,或许就是为了提醒读者注意到这个,因为黛玉被宝玉赠字,就是因为《西厢记》里还有这样一段描写:
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
好一个?其实,不过是而已!
林黛玉,探花之女,六代贵族之后,竟然是被贾宝玉以一部不正经的的淫词艳曲表字!
贾宝玉,你礼貌吗?
再看,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桃花树下一起读的,可不是什么《西厢记》,而是《会真记》。
《会真记》和《西厢记》是有很大区别的。
《会真记》是唐朝传奇小说,又名《莺莺传》,而《西厢记》则是元戏曲。
《西厢记》是在《会真记》的基础上改编来的,《西厢记》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会真记》结局是男主张生对自己表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
而且,红楼梦作者对于戏曲故事的俗套不止一次地讽刺过,曾有的批语。
而在他自己原创的绛珠草仙缘的故事里,的典故,则出自唐传奇小说《甘泽谣.圆觉》。
唐传奇小说的特点是诡谲皮囊下异常现实主义的内核,关于这点可以点这里阅读关于的故事,体会一下: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被夸大「一段愁」和被忽略的「三生愿」
很显然,作者对唐传奇的认可度远远高于元戏曲,因此他让贾宝玉和林黛玉桃花树下共读的书是《会真记》!
《莺莺传》的故事里,张生对于表妹崔莺莺,纯粹是见色起意,两个人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任何思想上的有效交流,甚至最后张生还污名化崔莺莺,来为自己的不负责开脱。
我们通常把宝黛二人的口角归责于黛玉的小心眼,其实如果你读《莺莺传》原文,就会发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交往,其实有着张生和崔莺莺交往的影子——那就是贾宝玉经常惹黛玉生气,自己却完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和张生一样,贾宝玉对于自己的表妹林黛玉,能有多少理解和尊重?不言而喻!
对于的理解,也就是纯流于戏曲化、脱离现实的想象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