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亦知亡国恨,唱尽桃花扇悲歌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8708944.html

康熙年间,时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员外郎等官职的孔尚任,是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孙。官运亨通的他,只因写了一出戏,而被康熙皇帝罢了官。

什么戏能让皇帝如此生气呢?

这出戏名叫《桃花扇》,虽然写的是一位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但他自己也说,《桃花扇》是为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为了写这出戏,他还专程赶到扬州,在抗清英雄史可法的墓前徘徊数日,以寄托哀思。这让康熙认为这出戏有反清复明的倾向,难怪康熙要勃然大怒,罢官的惩罚还算是轻的。

孔尚任为何要借一位青楼女子去写“兴亡之感”呢?我们来听听李香君的故事。

李香君,当时的秦淮八艳之一。身材娇小,歌喉婉转圆润,有个雅号叫“香扇坠儿”,形容她的气质如系在香扇上的一颗玉坠儿一样玲珑剔透。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的南明弘光朝的兵部尚书阮大铖,为了笼络手握重兵的佥都御史田仰,就把李香君许给田仰做小妾。并且事先并没和李香君商议,直接来李香君所在的媚香楼抢亲。

李香君虽身为妓女,但坚决不从。她性情则烈,怒斥阮大铖的卑鄙无耻后,一头撞向墙去,当时血流满地,昏死过去。后来还是抚养她长大的李贞丽代她上了花轿,才使她躲过一劫。

对于一个青楼女子,能得到权贵的宠爱,也是一件幸事,为何李香君宁死也不嫁给当朝大臣呢?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男人,他叫侯方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朝有名的忠臣。他和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末“复社四公子”,又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文章三大家”,是个才华横溢的谦谦君子。

图片来自网络

侯方域二十一岁时,到南京参加会试,经友人杨龙友介绍,认识了李香君。对李香君的诗情大为赞赏,李香君也对侯方域情有独钟。两人诗书往来,感情日渐深厚。

有了侯方域的李香君,决定不和别人来往。这需要一笔“梳拢”李香君的费用。因侯方域身在外地,没带多少钱,暗自着急时,他的好友杨龙友及时出现,资助了一大笔钱,解决了燃眉之急。侯方域当时送了一柄绢面的象牙宫扇给李香君作为定情物,上面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正应了李香君的“香扇坠儿”的雅号。

细心的李香君发觉这位杨龙友不简单,侯方域也觉得有问题,二人请这位杨龙友问询后,才得知他背后真正的资助人,就是阮大铖。

这位阮大铖本是万历时期的进士,只因在官场上站错队伍,投靠了魏忠贤,成了臭名昭著的阉党人士。崇祯时期,阉党被清算,阮大铖被罢职回乡。因时局动荡,他一心想东山再起。因阉党的对头是东林党,而复社是东林党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的。所以他不惜花重金拉拢侯方域这种复社中的骨干力量,是为了让东林党人与社会舆论接受他。

侯方域听完,没有作声。因阮大铖当年做官时,与他父亲交情还不错,况且现在用了他的钱财。

这时躲在屏风后的李香君忍不住了,她气愤的走出来对侯方域说:“阮大诚是什么人?妇孺皆知的小人,官人受了他的资助就要帮他说话,这是因私废公,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这些首饰衣裳,我李香君还看不上眼,官人自可拿去退还”。

图片来自网络

侯方域被李香君的一席话唤醒,当即筹钱退还,毅然拒绝阮大铖的拉拢。并联手陈贞慧、冒辟疆等人通过戏曲来戏弄、讨伐并痛批阮大铖。这可气坏了阮大铖,总有一天要报复侯方域和李香君。

没过多久,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了。遗老遗少们迅速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小朝廷,奸臣当道,马上启用阮大铖为兵部尚书。

陈贞慧等人被下了大狱,侯方域因跑得及时,投奔到史可法的麾下。匆匆逃亡,临行时与李香君珍重惜别,李香君拿着那把定情宫扇发誓一定要等候方域回来。

侯方域跑了,但李香君所在的媚香楼还在。阮大铖终于有了报仇的机会,于是就有了抢亲时“血溅媚香楼“的那一幕。

李香君昏倒后,还是杨龙友及时救助了她,并从血泊里找到那柄绢面宫扇。杨龙友为李香君的大义气节所感动,依扇上血迹,点缀成朵朵桃花,于是就有了这把传世的“桃花扇”。

图片来自网络

李香君伤还未愈,就被阮大铖打着皇上圣谕的幌子,将李香君征入宫中当歌姬。一次宴会中,瘦小的李香君借唱戏大骂阮大铖之流,丧权误国,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中。她不畏权势,大义凛然的形象被后人传颂。阮大铖气急败坏,寻找机会想进一步加害她。

此时,南明朝也亡了。清兵攻下南京时,李香君随宫人逃了出来。媚香楼毁了,她不知何去何从?幸好遇到当年教她戏曲的的苏昆生老师,带着她逃了出去。并多方打听,帮她寻找侯方域,最终将那柄鲜血染红的桃花扇交给侯方域。

侯方域前来寻找李香君的过程中,再次被阮大铖报复,下了大狱。后经多方营救,终于在南京栖霞寺找到李香君。二人劫后余生,却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于是,两人如大梦初醒,双双出家。

这是孔尚任写的桃花扇的故事,但事实,远比这更耐人寻味。

真实的故事是,他们二人总算终成眷属,一起回到河南老家。但侯家已为他娶了正室,李香君只能为妾。候父后来得知李香君的妓女身份,甚至要赶她出家门。而侯方域,也没能坚守住年轻时所倡导的操守和气节,参加了清廷考试,考得还不理想。

李香君对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才子大失所望。在失望和众人的排挤歧视下,仅仅三十岁的李香君在贫病中郁郁而终。

侯方域深陷失节与失去李香君的痛苦中,自己的书房也改名为“壮悔堂”,正值壮年的他,每天却在悔恨中度过,可悲可叹。

图片来自网络

据郦波一书了解,上世纪60年代《桃花扇》被拍成电影。影片中,李香君得知侯方域已变节降清时,愤而撕碎了当年才子题诗、佳人溅血的桃花扇,与软弱的侯方域彻底决裂,从此遁入空门。

这是后人为这部戏做的改编,比孔尚任借李香君抒发“兴亡之感”的那份时代与历史的意义更为厚重。

晚唐杜牧曾作过一首诗《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同样在秦淮河,李香君也有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她身处社会最底层,人微言轻,在国破家亡之际,一名弱女子不惧生死,大气凛然,有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情操,这实在比许多达官贵人更值得后人敬重啊!

注: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内容来自郦波《浮生有爱》,如有侵权必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