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诗句渲染了春色,一季桃花打扮了流年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s://m.39.net/disease/a_6105611.html

花开花谢,常常是一种心境。静静的欣赏一段诗或一场花开,你便会有一种入境随俗的心性。一些随性而吟的歌,一段干湿横斜的情,总会在袅袅娜娜中,美丽一个久违的梦。

隔窗赏春,话不尽的春愁。不禁感叹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赋,把满怀愁绪付诸文字,缱绻隽永历久弥香。

桃花,带来缕缕芬芳如期开放。绽放的花瓣,是春天的太阳亲吻的痕迹,这美丽的花枝,又洒满了多少的风花雪月?

李白的《山中问答》,词句质朴自然,语势悠然而舒缓,虚实并举而结构灵活,给人以意蕴深厚心境淡然之感。

《山中问答》作者: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两句既是写碧山景致之美,也是对开篇“问余何意栖碧山”的巧妙作答,诗人此时的心境可见一斑。

缤纷的桃花随着清澈的溪水悠然飘向远方,作者在词中不只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似收还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人用巍然高耸的黄师塔和流动的江水,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静止的塔与流动的江,遥相呼应,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有动有静的映衬,给人以独特的壮美之感。而诗人笔下接下来写的一簇桃花,深浅放红。桃花主人已去,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诗行中,流露着桃花无人赏识的淡淡的哀愁。

诗中连续用了两个爱字和两个红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花之美的赏悦,结尾巧妙地使用了反问句,不仅使人饶有兴味产生共鸣,从而扩大了审美的范围,也大大强化了美感。

《田园乐七首.其三》作者:王维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这是王维晚年的一首比较独特也相当唯美的一部作品,创作手法也别具一格,短短二十二字,写出了绝美的田园风光,也使人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态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首六言绝句,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描写的淋漓尽致。整个诗看似平淡,但却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也正是这首流传古今名诗的魅力所在。

《春思二首·其一》作者: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心"是因为春来雁去的季节变化而触发的旅情归心,而"春思"则是纵然在春天的大好时光中仍有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惆怅。

这首诗题作《春思》,恰恰诗中也句句就春而立意。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的手法,使其所要表达的情绪显得加倍强烈。

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的嫩绿、鹅黄两色,与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的嫣红、洁白两色,将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精彩。前两句写足了春色,使后两句的反衬效果明显而脍炙人口。

《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用“人面”、“桃花”贯串整个作品,再通过“去年的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对比映照,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从而产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花木扶疏、桃柯掩映,而把桃花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而去,剩下的只有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胡渭州》作者:张祜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

这首诗描绘了依依杨柳在花边湖畔飘荡,桃花盛开,惹得满园芬芳;春风夹带香气吹入帘中,使得衣服上都沾染了花香。表现了春天美好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唐词中,咏题桃花的传世佳句数不胜数。岁月荏苒,那些流连桃花唯美的诗句落墨生香,明媚了诗行,醉美了流年。

春天已经来临,初春的清风将拂过心海,拂过一切阴霾,桃花即将带着丰盈与灿烂迎风开放。一纸诗句渲染了春色,一季桃花打扮了流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