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169850.html
三月春将半,美好春光逐渐走远,送走了杏花,桃花,又迎来柳絮飞舞,真是春光无限。
柳絮在古代又叫杨花,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柳絮的诗歌,既写出柳絮的多姿,又写出古人之情韵,一起来欣赏那美丽的柳絮,感悟诗人细腻的情怀吧。
(1)柳絮
唐白居易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白居易的这首诗歌,借柳絮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不舍。
阳春三月,正是柳絮飘飞之时,诗人用“头白日”,写柳絮落满头,仿佛人的头发一日间变白了一样,写出柳絮的绵多。空中飞落的柳絮,是在与春天做最后的告别,它在空中盘旋,是多么的依依不舍。
最后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希望黄莺传话,让杨花牵缠住春天的脚步,不要让它归去,形象生动,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诗歌语言质朴,别有趣味。
(2)柳絮
唐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这首诗歌写得很有韵味,它准确地描写出柳絮的特点,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在古诗中还是很少见的。
柳絮十分纤薄,轻小,没有风才能落到地上,但凡有一点风,哪怕是很微小的风,也会漫天飞舞。这就把柳絮的特点准确的描写了出来。
接着写柳絮的颜色,柳絮是白色的,落下时在空中飞舞,这和飞雪极其相似。东晋谢道韫以柳絮喻雪花,赢得“咏絮才”的美名,后诗人多用飞雪来喻指柳絮,可谓非常形象,写出了诗人对柳絮美景的喜爱。
诗歌最后一句别出心裁,柳絮飞舞时容易被丝缠住,所以很容易落在头上,诗人说“莫近”柳絮,免得白发生。把柳絮比作白发,咏物之中隐含着青春永驻的希望。
(3)柳絮
唐薛涛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薛涛的诗歌借柳絮别有所寄。
诗中杨花即是柳絮,因为轻盈,才能在空中飞舞,诗人用“轻”和“微”,准确地写出了柳絮的特点,随着春风飘飘扬扬,撩惹他人衣襟。
然而上天对待柳絮本是无情,让它在空中一会南飞又一会北飞。
这里的柳絮因为“轻微”,而被风无情的南北吹飞,难以把握自己,寄寓着诗人难以掌控自身命运的情感。诗歌以物喻人,寄托自身情志,形象贴切。
(4)池上絮
唐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这首诗歌是咏絮诗中画面最绚丽的。
一个春天的傍晚,红日逐渐西斜,池塘的水面平静,微风不生,霞光映射水中,水光潋滟,给柳絮营造了一个美丽的环境。
漫天的柳絮就在斑斓的落晖中开始飘落,自在地飞扬,美丽多姿。
可能柳絮也想欣赏一下自己婀娜的倩影,特意的飞越清澈的池水顾盼自己的神姿,结果,一沾水就湿透了,再也飞不起来。
诗人把碧绿平静的池水、多彩的落日光晖和空中飞舞的雪白柳絮组合在一起,描写出一幅极美的斑斓画面。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陶醉。
(5)柳絮
宋卢梅坡
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这首诗歌不重写柳絮之状,飞舞之姿。而是大处写起,借柳絮抒己志。
晴空之下,柳絮飞扬,诗人用“看尽”写出欣赏柳絮飞舞的陶醉之状,美丽的柳絮令人情不自禁,难以自持。至于柳絮如何美丽,诗人没有做过多描述,让读者尽情发挥想象去填补。
接着诗人从柳絮飞舞阐发议论:如果落到水中变成随波逐流的浮萍,还不如作为柳絮落在泥土之中,表达了坚守自身品性,不愿随波逐流的理想。诗歌情韵悠长,耐人寻味,富有哲理。
春光春风春日浓,柳絮化雪鬓发生。又到了柳絮飘飞之时,你会有什么感触?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