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先后3次游览这个地方,写下3首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www.znlvye.com/xtbb/bbzz/m/1150.html

刘禹锡,这位有着“诗豪”美誉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祖籍河南洛阳,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跟三国时期的刘备,同根同源。从小就接触儒家经典,精读诗词歌赋。据说在少年时期,还受到两位得道的诗僧指点,文学造诣颇深。唐贞元九年,22岁的刘禹锡,意气风发,进士及第,任职监察御史,参与王叔文主持的“永贞革新”。后遭受保守派反对而失败,刘禹锡被放逐。

时光荏苒,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参与革新的人,死的死,贬的贬。在大臣裴度等人的劝说下,当时的宪宗皇帝才把刘禹锡从外地召回到长安,在外漂泊多年的刘禹锡,总算在京城暂时安顿下来。长安城南门外,有一座道教的庙宇——玄都观,当年在庙宇中种植了很多棵桃树。这年春天,诗人刘禹锡信步来到玄都观,回想当年在长安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面对着这片迎风怒放的桃花,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在去往京城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车马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扑面而来。这么多车马行人都是从哪里来呢?拦住几位行人一问,原来都是去玄都观赏桃花回来的。如今的玄都观里,栽种着上千棵桃树,都是我被贬出京以后栽种的。这首诗,表面是写春色满园,桃花开放,游人争先恐后去欣赏的情景,实际是借景抒情。最后一句道出了诗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事过情迁,物是人非。玄都观还是那座玄都观,只不过观里却多了一片桃林;长安城还是那座长安城,只不过当年的朋友和知己都不见踪影,举目一望都是陌生的新面孔。其实这首《玄都观桃花》,后面还有一个小标题《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表面意思是我的这首诗,是赠给哪些去玄都观看桃树的人。真实的意思是送给哪些反对“永贞革新”的人。这里的桃花再怎么好看,也是我刘禹锡被放逐后才栽上的。在这里,作者把这些引人驻足的“桃花”,比作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

当年的反对派,拿着这首诗去找皇帝告状。皇帝一看,既然你还是这么大的怨气,不能为我所用,还是别在我跟前晃悠了,又把刘禹锡贬到了连州。转眼又过了13年,56岁的刘禹锡才被从放逐地召回到洛阳。第二年,刘禹锡再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诗《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方圆有一百亩的玄都观内,一大半却长满了青苔。这个时候桃花已经落英满地,树上连一朵花也看不到,园中开满了金色的菜花。当年栽种桃树的道士,如今去了哪里呢?当年站在这里赏桃花的“刘郎”又回来了!当年游人如织的桃花林,如今门前冷落车马稀,园中很多地方因为没人涉足,而长满了青苔。当年风光一时的桃花,如今踪迹皆无,代之以满园金色的菜花。

当年的反对派已经树倒猢狲散,而我们这些当年被排挤的人,又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纵观这两首写自同一个地点“玄都观”的诗,表现了诗人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充分展示了诗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这次回来后,刘禹锡的仕途比较顺利,一直做到了太子宾客。在社会上的名望也是空前高涨。

到了晚年,诗人刘禹锡再一次来到令他难以忘怀的“玄都观”。不过这一次不是春天赏桃花,而是冬天来这里赏雪。望着满园枯枝,天空中迎风飞舞的雪花,诗人又动笔写了一首《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见忆》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照耀楼台变,淋漓松桂清。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虚声。

刘禹锡人到晚年,诗词的语句也没有了当年那股十足的“火药味”了。一来与年龄有关系,二来与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是密不可分。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首诗是酬谢友人的一首诗,如果再写那些“剑拔弩张”诗句,就有点不合时宜了。这就是刘禹锡在玄都观写的3首诗,前两首斗志昂扬,第3首与前两首大不相同的原因。

综上所述,刘禹锡三次游览“玄都观”,由于自己所处的境遇不同,所写的景致也各不相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尽相同。第一首,面对“满园桃花”不禁轻蔑地一笑“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第二首,面对满地的落英缤纷,诗人以胜利者的姿态,向世人宣告“当年远走他乡的刘郎,我又回来了!”

第三首,两鬓如霜的刘禹锡,站在雪花飞舞,百花凋零的玄都观中,慨叹“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大家对刘禹锡在“玄都观”写的三首诗,如何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