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是北京哪个医院皮肤科医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517764816994709&wfr=spider&for=pc
陶渊明的晚年生活每况愈下,越来越清贫。当农田收成好的时候,他还能过“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清淡自得的生活,可一旦遇到天灾,有时就到了断炊饥饿的境地。虽然有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也不免不了上门找人借钱。当时赫赫有名的文学家颜延年,虽然在文学上和陶渊明不合,但两人生活中的交情却很好。他们相识是在公元年,到宋少帝景平元年(公元年),颜延年出任安郡太守,经过浔阳郡时,每次都到陶渊明家喝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就全部送到酒家,陆陆续续地去拿酒喝。
即便如此陶渊明也还是有自己原则的。他决不肯为了钱财,改变固穷守节的志趣。宋文帝元嘉元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探访。这时,他已经饿了很久,连起床都困难。檀道济劝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渊明回答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梁肉”一词出自《管子》,就是指美味佳肴)。陶渊明挥而去之。之后他就写了《有会而作并序》这首诗: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诗中的“九饭”也是一个典故,一个叫子思的人,一个月只吃了九顿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已经穷困到了极致,时常免不了找人借钱,也因借钱而受过不少侮辱,这种悲愤和痛折磨着他的自尊心,他用“常善粥者心”这四句沉痛反激的诗,抒发了自己的志气、难道为一碗稀粥,就要卑躬屈膝地向富贵的人低头称谢么?难道为了维持生命,就应该接受“嗟来之食”,丧失可贵的廉耻么?最后四句,他断然表示,自己不怕饥饿要以“不食嗟来之食¨这样的人为师、他在饥饿之中拒绝檀道济所馈赠的粱肉,正是这种志气的行动表现。
在饥饿贫困之中久了,陶渊明的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元嘉四年秋天,他病了,大慨预感到自寿命不久,九月中旬的时候,他神志还算清醒,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第三首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面对死亡是如此的平静自然,如果没有真正的修养,是做不到的。除了《挽歌诗》他还写了篇《自祭文》,概括地了自已的以前的经历和后来躬耕隐居、艰苫自励的生活轨迹。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说,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陶渊明就逝世了。年六十三岁。亲友们依照他的嘱托.以“省讣却赙(赙就是办丧事的开支),轻哀薄敛(薄葬)”的简单丧葬仪式安葬了他。自此一颗文坛巨星失去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