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韩愈的交往启示录要想进入大咖圈,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m.39.net/pf/bdfyy/

白居易和大咖韩愈,有成为密友的良好基础。白居易一厢情愿地示好,却遭冷遇。

于是,在结交大咖的道路上,白居易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努力活出了新的人生境界,在英才辈出的时代成为一代大师。

韩愈和白居易有很多共同点,拥有成为好“基友”的高配

生活在同一时期。韩愈生于年,白居易生于年,相差仅四岁,没有年龄代沟。

老乡关系。韩愈是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两地相距仅百余公里。

家庭背景相似。俩人都出身于中小官僚家庭,祖父、父亲、兄长都是官宦,可算是“官二代”。而且,俩人年少时,家道都遭变故而没落。靠科举入仕,同朝为官。俩人的几个官职相似,韩愈曾任尚书职方员外郎,白居易曾任尚书司门员外郎。甚至俩人先后担任“知制诰”之职。为官清正,关心时政,喜欢写政治讽喻作品。俩人性格都很耿直,痛恨官场腐败,关心时政。都有文人的“通病”:自认为怀才不遇,喜欢揭露现实矛盾,写政治讽喻作品。因而俩人屡次被贬官,仕途曲折。喜好文学。俩人是杜甫的崇拜者,在思想、艺术创作上都深受其影响。都喜欢结交文友。有共同的朋友。张籍、崔群等人是韩愈、白居易共同的好友。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曾同时在御史台任职,过从甚密;白居易与刘禹锡并称“刘白”。韩门弟子樊宗师、李翱等人,与白居易也有交往。有过交往。俩人曾同游京师长安名胜曲江以及私家园林,一起饮酒,唱和诗歌。

如此看来,韩愈和白居易有很多共同点,人生轨迹中有很多交集,“三观”应该一致,拥有成为好“基友”的标配。

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成为声气相通、互相辉映的莫逆之交,成就一段名人佳话。

终其一生,俩人只是普通交情,甚至韩愈表现高冷。

然而遗憾的是,韩愈与白居易终其一生,只是普通的交情。

韩愈是文坛领袖、朝廷高官,是青年学者、文士之楷模,白居易也是他的铁粉。

他喜欢提携后辈,曾不遗余力地举荐孟郊、贾岛、李贺等。

但对白居易,韩愈却没有明显地赞誉、推崇。

白居易对韩愈一直敬重、推崇,其诗集中也有多首与韩愈有关的诗歌:《和韩侍郎苦雨》、《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小饮》、《久不见韩侍郎》、《和韩舍人题杨舍人林亭》、《和韩侍郎张博士游曲江见寄》。

而韩愈的诗集中,只有一首《同张籍游曲江寄白舍人》与白居易有关。

白居易努力讨好韩愈,却是白搭,“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他有一首诗直白地点明了俩人的疏离关系:

“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

显然,白居易积极主动、表白多些,而韩愈明显地冷淡。

众人眼里的标准好基友,为何却形同陌路?

难道白居易做错了什么,得罪了韩愈?韩愈对白居易的什么深耿于心?

韩愈与的关系之谜,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

那么我们只能从纷繁的史料、俩人的生平履历、他人的言论中去寻找答案。

从表面上看,韩愈有傲慢、高冷的资本:

其一,韩愈的年龄比白居易年龄大,堪为长者,矜持无错。

其二,无论是在官场还是文坛,韩愈都有很大成就,德高望重。

韩愈仕途曲折,但是后半生在官场混得很好。

49岁时,韩愈被宰相裴度聘任为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朝服)。

其时,44岁的白居易从京官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品官,着青衫官服)。

当年底,韩愈因功授职刑部侍郎。此后,历任吏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要职。

侍郎是辅佐六部尚书的事务实际执行者,相当于当今的副部级高官。

在文坛,韩愈的地位、声望更高。

他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时人有“韩文”之誉;

他撰有《顺宗实录》五卷,唐人称他有史家的笔力。

他三进国子监任博士,后来任国子监祭酒,也即国家最高教育长官,堪为天下文人之领袖。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誉。

而且,韩愈并非只会坐以论道的文弱儒生。他曾协助平定淮西,曾孤身到反叛的藩镇将领王庭凑军营宣慰等。

在这样的长辈、大咖面前,白居易只能望其项背,俯首膜拜。

当然,韩愈与白居易的关系疏离应该还有其它因素。

其一,文学主张的差异。

在中唐文坛上,有两大文学改革运动: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韩愈和白居易各为其领军人物。

思想阵营不同,自然很难相融,成为心灵之友。

因而俩人的文风也不同,韩愈的文风立意深刻,气势雄伟,深险怪僻,逻辑性强;白居易的文风追求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关心社会现实。

其二,信仰不同。

在当时信佛的社会潮流中,韩愈不信佛,甚至还进谏反对唐宪宗迎佛骨。

而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时,与当地僧人交游;慷慨布施于洛阳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是僧如满的弟子。

其三,政见差异。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皇权大大削弱,节度使权势日增。

因而政治斗争激烈,皇帝、宰相等更换频繁,百官自然会结成派系,朋党互相排挤倾轧。

韩愈与白居易也难免裹挟其中,但明显不属于同一个派系。

与其一厢情愿地攀附大咖,不如自己努力成为大咖。

想和大咖愉快地玩耍,进入大咖圈,但是一厢情愿地示好却遭冷遇。

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最好的选择就是--自己努力成为大咖!

白居易做到了。

说起来,白居易是个很有文学天赋而且很勤奋的人。

他自小聪颖过人,而且读书十分刻苦,年少时就写了一些诗文。

16岁时,他只身到京师长安闯荡。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名噪一时。

然而,他在长安“蜗居”了三年,没找到理想的出路,无奈黯然离京,回到家乡继续发愤图强。

十三年后,已成为“学霸”的白居易再次到京师,一举考中状元。

不久,他被任命为京官。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恨歌》。

与白居易科举、入仕的顺途相比,当年的韩愈很坎坷。他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才登进士第,经历四次才通过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

元和十年(年),宰相武元衡在在早朝路上遇刺身亡(其实系地方藩镇所为)。这牵涉到复杂的政治斗争。

直率的白居易急切上表主张严缉幕后凶手,以肃法纪。却被政敌攻击为“越职言事”。

随即,他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此举有害名教。不孝就可能不忠。

因而,他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是五品官,着青衫官服。

其实,他被贬谪也与他之前讽谕当权者有关。而且他上书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宰相李绛抱怨。

少年得志,仕途顺利,并受皇帝恩宠的白居易,一下被打入冷宫。

忠而见谤,无辜获咎。贬谪江州成为白居易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他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僧人交游,心境向佛。

在江州失意的几年里,白居易五味杂陈,也更有契机对人生进行深层思考。

约十年前,“二王刘柳”集团在执政期间实施改革。

因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结果改革很快失败,参与改革的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为远州司马。

相比他们的天壤遭遇以及被贬至偏远,白居易已算幸运的了。

但是,真正的优秀,不是优于他人,而是超越过去的自己。

为表心迹,他特意写下: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除是非心。”

挫折是人生的不幸。但对智者而言,却是个学校。

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说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往往才会反思、发愤努力,也才会有所大的作为。

白居易尽量调整心态,发奋写作,在江州留下了《大林寺桃花》、《琵琶行》等名作。

元和十五年(年),白居易被召回长安,再任京官。

已对人生有了超脱认识的白居易,对于宦官专政、朋党纷争的政局乱象愈加反感,就主动要求外放为地方官。

于是,他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这期间,他所敬仰的大咖韩愈病逝,享年57岁。身后也享受了很高待遇,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死的荣光,流芳百世。这成了白居易新的人生目标。

不久,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

接连任富庶美丽的苏杭的一方长官,这算是爱才的皇帝对他的恩赐。

在苏杭任职期间,白居易“济世救民”的初心未改,留下了不错的政绩。

在杭州,下令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在苏州,下令开凿了山塘河,发展水陆交通。

在苏杭期间,他写下了《忆江南》、《问刘十九》、《钱塘湖春行》等名作。

韩愈去世三年后,白居易回京任秘书监,配紫服、金鱼袋。

次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年,以刑部尚书(官职级别比韩愈生前高)致仕。

晚年的白居易,生活过得很闲适。

一边继续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

一边与文友们四处游历,吟诗作乐。

会昌六年(年),白居易去世,享年75岁(比韩愈长寿18年),“遗命薄葬,毋请谥。”(《新唐书白居易传》)

刚继位的唐宣宗李忱特意写诗悼念: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首诗在痛惜之情中概括了白居易的成就:

名闻大唐天下,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功德和声望人尽皆知。

《新唐书》评价他“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而且对其人品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唐代乃至中国诗坛上,李白、杜甫是殿堂级人物,但是他们终生困厄而不得志。

白居易与李白一样喜欢以诗酒放纵自娱,追求潇洒浪漫;与杜甫一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