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里的丰收中国遇见川东桃花源

                            

遇见川东“桃花源”原创黄慧陈艺娇农民日报

9月上旬,汤巴丘的玉米熟了,稻谷黄了。

汤巴丘位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冷家乡。自邻水县城驱车30公里,深入铜锣山主峰万峰山东麓槽地,在山路上转了数不清的弯,掩映在群山之间的一座座古村落才逐渐清晰起来。

这里枯藤老树盘根错节,青苔杂花悬挂树丫。在群山之间的古村落里,有穿越历史的古老驿道、有数百亩珍稀楠木林、还有“川东民居活化石”之称的明清建筑……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幅古朴生态的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赶上天晴,村民们将收获的粮食、烟叶、辣椒、南瓜等晾晒在屋檐下、院坝中。村落里的水墨色木架穿斗房依山就势,远处山峦葱郁,那些红彤彤、金灿灿的农作物点缀其中,相映成趣,形成了秋天丰盛热烈的农俗景观。

村民在院坝中晾晒玉米。

来汤巴丘看什么?在村里谭家塆古院落的门口,邻水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丁禹强为我们做起了向导。

“作为一座余岁‘高龄’的古村,汤巴丘最令外人称奇的,就是村内保存完好的20多个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民居群分布面积达万平方米,被称为‘川东民居活化石’。”丁禹强谈起汤巴丘的历史如数家珍。

汤巴丘古建筑群风貌由客家文化与当地民俗相结合,其完整的原始态保存现状在全国稀有,并见证了“湖广填四川”移民迁徙、发展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四川及中国移民史的重要实物材料。

“这些建筑体现了先人智慧。”丁禹强说,川东民居是全楔式木结构建造,取材简便、冬暖夏凉,因地制宜以木制梁、楔、柱、椽,层次错落有致。近年来,多个专家团相继来这里,对这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珍贵建筑群进行研究。年,汤巴丘还入选四川传统村落名录。

被问及汤巴丘村名的由来,丁禹强讲起了故事:“历史上汤巴丘村为川东至川北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当地人在大田旁建店铺数间,为过往客商服务,出售用大米磨面做的硬头汤粑,这种食物易饱耐饿,广受欢迎。所以有一种说法,汤巴丘村的名字便是因‘汤粑’而得。”

听着故事,带着对历史的敬畏,我们徜徉于古朴俊美的堂屋里,继续了解屋顶的青瓦、墙角的石墩、一扇扇雕花窗的寓意。

这时,院子里想响起了热烈的锣鼓、唢呐声——村民们庆祝丰收的“盛会”让我们赶上了。由七八位村民组成的乐团坐在祠堂屋檐下,用锣鼓、唢呐、二胡等传统乐器演奏出喜悦的旋律。村里的男男女女忙完农活,聚集到院子里。头发花白的老妇光着脚,背起收谷子用的箩筐情不自禁地扭起来,喜滋滋的模样引得众人一阵阵哄堂大笑。

村里举行庆祝丰收的“盛会”。

近年来,汤巴丘村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将文明创建与社会管理、村民自治相结合,通过开展“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文艺活动,引导村民自觉成为道德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汤巴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林后兵告诉记者,如今,村里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汤巴丘村民收割稻子,分享丰收的喜悦。

年,四川重点启动实施了“四川最美古村落”培育创建行动,汤巴丘入选前十名。林后兵说,有了“最美古村落”的美名后,游客慕名而来,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业、餐饮业发展。目前,汤巴丘村大力发展特色村集体经济产业,种植核桃亩,还投放了近千条冷水鱼,为集体经济增收助力。

谈及下一步对于古村落如何保护与发展,林后兵表示,汤巴丘古村落数量众多,既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充足资源,同时也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关键还是要以保护为主,不能过度开发。既要有新面貌,又要留住‘老味道’。在打造‘硬环境’的同时,突出地域特色、保护农村生态。”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黄慧陈艺娇文/图

视频:陈艺娇魏欣屹亚茹朱颖颖

海报:范英娜

原标题:《遇见川东“桃花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