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中国古代建筑总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住宅不单单满足住的普通需要,还要有美学价值。
不同的地理位置也催生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北方金碧辉煌的宫殿,南方灰瓦白墙的楼房,西南充满特色的竹楼,西北因地制宜的窑洞。
不光是这些因地制宜的风格不同,唐朝因经济的不断发展,文人墨客位高权重之人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
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位高权重之人,总好彰显自身的品味高雅和与众不同,住宅往往会选择清静高雅之处,形成了不同的园林别业。本文就简单分析一下唐代园林别业的造园特点及园林意象。
01崇尚院落与自然和谐一体,实现天人合一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所作《终南双峰草堂作》中有如下描写:“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昼还草堂卧,但见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曩(nang四声)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精庐近,数预名僧会。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即使身处草堂之中,但一开窗,就可以见到对面的巍峨山峰,可见园林别业修于自然,在山脉树林中隐秘着、融合着。
别业的选址多半选取在山水之间,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或者引用自然的小溪或者水流,使得园林的景色更为自然,也会利用自然地势的起伏,为自家的别业添彩,拥有山林地势特有的自然起伏之美。
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还有早期的佛学思想都会影响对别业的选址,更多的人选择离开喧闹的城镇,回归山林,寄身山水之间。
早期的佛学思想最求淡泊、平和、自然的生活。鼓励人们享受独处,于树下静坐、退隐山林,倾听山风树吟等。这与别业设立在山林间形成的悠远意境相统一。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一句,可以展现出作者深处山林,以山中鱼类为食,整日不用在意自身的形象,无需束发正冠,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保持一体。
人、别业均与周围环境融合成一体,仿佛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体现了园林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概念。
文人墨客们在自然之中感受着自然的伟大与辽阔,在星穹下体会到了宇宙的无穷与宽广。通过居住环境尽量使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希望自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一句就能体现出作者在寄身山水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生短暂,眨眼千年,美好的事物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解放了自己,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
02巧妙利用空间地势,于方寸中展现无穷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拥有一座著名别业名为辋川,《辋川别业》中有如下描写:“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其著名的《鹿柴》描写的也是此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由于别业建筑空间有限,又多半处于山野树林之中,别业在建造是更加重视借景,通过自然形成的不同地势,借由地势产生的不同景致来妆点、丰富自己的房屋。
著名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借用了原本的自然景观,造成的推窗即美景的景象。将园林周围的景色收纳至别业的内部空间,增加了别业内部的深度和广度,借自然之形、借自然之声、借自然之香、借自然之色使得自然景物与别业内部景物相得益彰,相互呼应。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就是将自然界中的景物融合到别业中的例子。将自然生长的青苔与人为建造的台阶相融合。
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句,则是将别业内部的声音与自然相融合,使得景声相依,更加体现了别业中“清、空、淡、远”的特和空间意境。
唐朝的许多园林别业是由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进行设计的,古代建筑本身就精巧细腻。
建筑内部的楹联、园亭、小景也会邀请有名的人士提名或者取名,其名字本身就是可以品味赏玩的一条,是否有文艺感、能否表现出景致的特色、能否与周围景色相契合,这些都是别业中要注意的事情。
园林别业的建造与诗画的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要涉及到色彩还有构图,而这些都遵循着美学的规律。
诗画从别业中得到创作的灵感和题材,别业中山水与建筑的精巧结合,静雅的景致与富有艺术气息的生存环境,这些都可以成为画家的灵感缪斯,成为唐代画家的素材之一。诗画也是园林别业的创作基础。
如上文所描写的辋川别业,其建造与王维的诗画紧密结合,可见别业与诗画中的审美意境是统一的。
03寄身于山水之间,安逸自在
在唐朝,佛教道教盛行,中隐之道深入人心,在这个大环境下别业就是这个时代隐逸文化的代名词。
文人墨客或追寻超脱物外的精神超脱;高阶权臣或许是追求在山水之间得到心灵的寄托与放松;而某些富贵人家可能是追求他人对于自己品味的肯定。不同的人对于拥有别业的目的都是不尽相同的。
但可以明确的是,别业成为了隐世者最好的名片。唐代的举荐制度可以是隐世的人有走向仕途的简便5途径,而居住在别业之中也可以减缓政务压力、放松身心,待休养之后再回归朝堂之上。
辋川别业就是王维的放松场所、隐逸之处,它处于尘世之中,却又超脱尘世之外,在这样安静幽深的环境中静立、思考,或是阅读或是写作。
约二三志趣相投的好友在别业中品玩景致、品茗对弈也是一件乐事。
有日月相伴、山水相依,在自然的怀抱中忘却世俗与朝堂中的不得已。王维的隐逸思想与自己的辋川别业相结合,将园中景色布置得更加深刻悠远。
白居易忧国忧民,其诗歌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上书指出皇帝的错误,这样的人也依然有庐山草堂这样的别业。
庐山草堂建在香炉峰与峰北遗爱寺之间的山麓之下,在石涧和层崖组成的天然峡谷之中,也是一个忘却尘世的隐逸之所,并写下《庐山草堂记》这样的传世名篇。
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对庐山草堂的原址有了归乡之感,于是在此处盖了一处草庐。文章从与庐山草堂的结缘开始,描写了草堂的建筑情况。
虽然草堂内部的陈设较为简陋朴素,但是也充斥着高雅文艺的气质;以空间的转换为基础,对草堂四周的平台、草木、瀑布甚至是无意中生长出的野草进行描写,每一处都是美的,每一处都深得作者的心意。
从景物说到自己恬静的心态,表达自己希望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愿望。
整个草堂除了北部靠山,其他三面均有水环绕,水景之中又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声音,同中存异。
人工修建的草堂与环境中的周遭景致融为一体,人工修建的景观与自然形成的景观相结合,这也是自身与天地自然的结合。别业中不单单只栖息了疲惫的皮囊,纠结的、痛苦的灵魂也能得到片刻的喘息。
综上所述,庐山草堂与辋川别业所反映出的别业园林特点为,建造于自然山水环境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条件,适地建园,人与自然相协调相互依靠,符合当下很多人所提倡的生态相契的观点。
文人墨客心怀天下,往往怀才而不遇,即使成功跻身朝堂之上,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郁郁不得志。
别业的存在对于这些文人墨客来说是一个放松自我的地点,是忘却烦恼的大门,融情于自然环境中,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更多的是对他们被压抑的豪情壮志的一种慰藉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了或是壮丽或是精巧的自然景观,将这些景观融合到自家的园林之中,隐士们的园林亦融合于自然之中,心态恬静,环境淡雅,意境高远。
其顺应自然而建、巧妙借景的手法与特点,在现代的园林中也可以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鑫.吴靖雪.张希.透过《庐山草堂记》与《辋川集》论唐代园林别业的造园特点[J].现代园艺:(05):10./j.cnki.xdyy..10.
[2]牛晓梅.浅论王维《辋川集》的园林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41)[3]耿娟娟.唐代别业的环境审美研究[D].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