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说道《桃花源记》他是魏晋时代陶渊明所写!是上学的时候必学的一篇古文,他描绘的是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民,误入一个山洞,遇到了世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后来这个渔民再也没有找到那个地方,不就因病去世!
原本是一场美丽浪漫的误入,但是如今很多人对于这篇文章的解释,却让人细思恐惧!文章中提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小溪的两旁都是桃树,没有别的树木,而且桃树只有数百步,而且桃花正在飘落,而桃树,在古代具有辟邪之功效,相传在阴司的大门口就有一颗桃树,用于镇压万鬼!所以桃树经常用来作为阴阳两界的屏障,而桃花飘落正是清明前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古代陵墓一般都选择将山掏空,这山有可能是陵墓,而小口,则是陵墓的入口!进入洞口,一开始洞口很窄,走几十步以后才宽敞,这个渔民走得极有可能是墓道!然后进入古墓!
进入这桃花源之后,才发现,他们穿着打扮与现代人一样,但是他们非常的热情!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这里如果按照正常的解释,是非常的矛盾的,比如自云,先世,说他们的老祖宗,率领妻子还有同乡来到这里,如果这种理解,自,云先世,云先世是一个人名字,是他率领自己的妻子还有同乡来到此绝境,那么这话就不矛盾了,还有,如此世外桃源,为何却用绝境二字描述呢?要知道,绝境就是没有出路的困境,如果将绝境理解为与世隔绝,那么他们怎么来的,必然会怎么出去,为何几百年不出呢?显然不是与世隔绝的理解!
我们在回顾一下阡陌交通,阡陌不是一个好词,他是一个时空词,在今天,阡陌南为生,阡陌北为死,阡陌有两个解释,一个是田间小路,另外一个是幽冥小道,为阴司小路的意思!
里面的人问渔夫,今是何世,他们只知道大秦,却不知道大汉,更不要说魏晋了,可是他们穿的衣服悉如外人!秦朝的服饰与汉朝的服饰变化非常的大,更不要说魏晋时期的服装,但是这个世外桃源里的人,穿的却是魏晋时期的衣服!他们的衣服从哪里来?就有人脑洞大开,是不是后人烧给他们的呢?
如果说有后人给他们烧衣服,烧纸钱,上供,那么他们必然有后人存于世间,如果这样,桃花源并非世外桃源,而是一片墓地!甚至是一片乱葬岗,只因后来这里怨气太重,被种植桃林,以镇压百邪!
就在这个渔民出了桃花源以后,他告知当地太守,后来发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始终再也没有找到那个所谓的桃花源!巧合的是,没有过多久,那个渔民死了!渔民死后,世人再也没有提到过桃花源,再也没有人找到过桃花源!
有人这样解释,先秦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有一个叫云先世的人带领着他的妻子以及同族或者相邻,逃难于此,结果误入这里,全部死亡,战乱结束以后,他们的后人发现了他们的尸体,掩埋于此,由于这里死人太多,怨气太重,他们生前的执念,也就是脑电波磁场等因素,在这个渔民巧入之时,激起了这里磁场的变化,在脑海中产生了幻觉!
不过,这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猜测,至于为什么陶渊明先生这般描绘,我们不得而知,甚至也许陶渊明先生都不知道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