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艳,几首桃花诗,你最爱哪首

国庆让白癜风不白过 https://m.39.net/pf/a_4512728.html

《桃花》

唐代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风格轻快明朗。东坡言“元轻”是也。一气贯连,明白如话。格局如果再高点的话,当如《静夜思》一样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何露》

宋·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传说这首词是秦观在参加别人的家宴时,席间有一家妓,年轻貌美。与秦观眉目传情,两相有情。佳人遂上前求词。秦观即席写成赠与美人。这首词借桃花开于深山无人观赏,写出了你我虽为知音,却是无缘的无奈情怀。所谓碧桃,传说西王母的瑶池之间所种。我认为不是说桃花是碧色的,而是形容深红色的桃花,正如古语有“碧血”之说。)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诗人把他的隐居之所称为庆全庵,以躲避乱世。自己找到了远离尘世的桃源避世,又不愿被人打扰。所以担心有像《桃花源记》中的打渔郎那样,随着流水中飘落的桃花找到这世外桃源的人。作者身处乱世,眼见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忧心如焚,诗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这种忧愤心情。)

《桃花》

唐·罗隐

暖触衣襟 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首联写,在桃林间观看游赏,娇嫩的桃花拂面,让人感到又痒又暖,清香扑鼻。间或有梅枝柳丝美不胜收。

颔联借两个典故写桃树的姿娇,娇艳如当泸卖酒的卓文君,俏美如倚墙看宋玉的邻家女孩。极尽传神。

颈,尾两联托物起兴,借桃花虽美却因开在荒山无人赏视,进而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愁怅心情。)

《桃花》

唐·齐己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齐己是唐代诗僧,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余首,数量上位居第五。“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其中的禅意深远,是说,流莺经岁所以见过花开花落,舞蝶寿短所以不知繁华落尽终是空。其中的真意唯有读者“冷暖自知”“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是在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格局。追求美好,更要讲求节操。美丽的桃花要衬以具有清风亮节的修竹,方为最完美。)

《桃花》

唐·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 造化工。

(诗人不光看到眼前桃花的美丽,还想到了美味营养的仙桃供人们享用。这是诗人借桃花而自喻也。)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中的第五首,第六首大家应很熟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三年春暖花开,热爱生活的杜甫独自漫步江畔创作了这七首组诗。我们应连起来赏析方得老杜之味。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后面三首抒发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特别是 一首作者直抒胸臆,“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表达了作者惜时之意,旷达之怀。这组诗至第七首老杜又回归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沉郁雄壮风格。)

《晚桃花》

唐·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白居易的诗和元稹的诗一样都是追求浅显易懂,用字平易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被东坡评为“元轻,白俗”但白诗多用来写事,常用来讽喻社会时政,反映民生疾苦。这是和元诗的区别。如这首的“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是该诗的警句,也是此诗的主旨所在。他通过对寒地之才易被遗忘。贫家之女往往迟嫁,这两组意象极富同情的描写,指出了选拔人才应唯才是用,莫论出身。)

《田园乐七首·其六/闲居》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被称为诗佛,其诗意境空灵淡远,清新脱俗。苏学士说他“诗中有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桃花》

宋·向敏中

千朵稼芳倚槛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栏杆外横斜一枝盛开的桃花,好像缀满一树的红霞。你可不要因轻寒的微风而不去欣赏这美好的春光啊!这鲜红繁盛的桃花可是把整个春天的春光都占尽了。如果是自喻的话,我认为还是低调一点才好。)

《题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无疑《题都城南庄》是最被人们喜爱的描写桃花的古诗。这不光是因为它的唯美的意境,更是因为它所附带的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是否每个人都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触呢?

《题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真正的诗人不但能把自然美景用诗的意境呈现在读者眼前,更能把静态的画写出勃勃生机,有声有色。前面赏唐代齐己的诗有“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惠祟的这幅画果然就画了一丛修竹间有桃花。可见古代诗僧的修为所见是相同的。竹外桃花是看到的,春江水暖是鸭子的体感,有动有静。后两句通过对芦芽刚出,蒌蒿遍地的早春江边景物的描写,推断出不为人所见的水下的河豚正在逆水而上。苏学士不愧为苏学士。不但把这幅春江晚景维妙维肖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更把画中不可见的河豚也写了出来。)

《周南·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三百后,历世之诗虽也重视运用比,兴。然托物所言,所见,皆不出个人,格局终是小了。楚辞过哀,汉赋华而不实,唐诗不逾李杜,宋词未过苏辛。皆不及诗之“风”无论“雅”“颂”。这首“桃夭”既是赞美桃树的花繁叶茂的美好,也是托桃花以喻待嫁的少女有美丽的容颜,勤劳的品格,君子如能“”之子于归,”必会“宜其家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