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特别策划黄河春潮起大河奔涌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513/4622778.html

——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侧记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东流入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

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河,更是一条文化的河、精神的河,对黄河的依恋与热爱,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郑州黄河,是黄淮海平原脊轴的“龙头”,是“地上悬河”之首,用12个字形容黄河郑州段,即“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

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完善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

三年多来,.8万郑州人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这块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加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建设幸福河,开创了黄河流域郑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年3月2日,流经中牟县的美丽黄河风光。

“1+N”抢险新模式合力守护“安澜河”

“八百里古洛汭濒天苇地翠羽丹霞成画廊,五千年画卦台断碣残碑苍烟落照引诗思。”初春时节,登上巩义神都山顶,河洛汇流的壮观景象一览无余。西望黄河,浊浪滔滔,水从天上来,一泻东流去;南瞻伊洛,两水清浊交汇,河洛分明。

“别看现在水清河畅,那一年我们抢险的时候可是真难、真险!”提起两年前的往事,巩义河务局办公室主任袁冬青仍历历在目。年8月下旬至9月初,巩义黄河神堤控导工程18-22坝持续出险,十分危急。大流量、高流速、高含沙量的下泄洪水像拳头一般猛击20余年没有靠水的神堤控导工程。

“在我们连续作战10天后,险情依然不断持续、加剧。情急之下,我们向巩义市防汛指挥部进行了汇报。”袁冬青告诉正观新闻记者,在接到险情报告的第一时间,巩义市委、市政府领导即赶赴出险现场,查看险情。在清楚了解当前黄河郑州段防汛的严峻形势后,当场决定成立现场指挥部,由政府主导神堤控导工程抢险工作。就这样,巩义黄河防汛抢险开启了地方市委、市政府主导,全市防指成员单位及所辖15个镇共同参与的“1+N”全新作战的新模式。

黄河宁,天下平。进入“黄河新时代”,这场河地双方共同携手、众志成城共护神堤的“战役”,不仅是“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生动实践,也为黄河中下游防汛抢险工作蹚出了一条新路。

作为黄河下游的起始点,郑州属于典型的游荡型河段,河势变化多端,具有“宽、浅、散、乱、悬”的特点。同时,郑州还是绵延数百千米、号称“水上长城”的黄河大堤的起点,拥有黄河下游典型的堤防、险工、河道整治等工程元素,是黄河治理的窗口。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把郑州河段列为黄河保护治理与开发的重点河段,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郑州70多千米黄河堤防进行了4次大规模加高加固和标准化堤防建设,堤顶累计加高3米,堤身断面扩大10倍,对11处险工和道坝、垛、护岸进行了石化整治,新修控导工程12处和坝、垛道,极大增强了抗洪能力,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

在“除害兴利、综合利用”治黄思想指导下,郑州河段建设引黄涵闸工程14座,累积引黄供水多亿立方米,为郑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水资源支撑,也成为造福人民的“安澜河”。

百里廊道美丽蝶变绘就“生态河”

行走在春日的黄河边,大地已然在声声惊雷中苏醒,寒冷葳蕤渐成两岸翠波,金色阳光灿灿,透过云雾投射在跃动的河面之上。这段从荥阳桃花峪至兰考东坝头的的沿黄百里生态廊道,在芳草绿茵、一景一物中,绘就出一幅色彩斑斓的春日美景图。

“这是最具春意的黄河之美,气势磅礴的险工闸门一行排列,保护着黄河的河道安全。”一名摄影爱好者高兴地说。而在开阔的河面之侧,捕捉一株百年柳树安静地送出的一抹绿意,也让他产生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新奇感受,并一一定格在镜头里。

在“黄河战略”高质量发展、“幸福河”建设的声声惊雷中,河南率先吹响了向春天进发的集结号,郑州在全流域率先提出并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采用“生态优先、轴带展开、城河共生、节点支撑”的设计理念和“两脉三带三节点”的布局规划,以黄河大堤为支撑线,修复保护沿河湿地,治理周边滩区生态,高标准建设省道惠济、金水“最美公路”、郑东新区“架春就绿”、中牟“赵口听涛”等特色节点,打造“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高品质休闲生态系统景观。

惠金河务局办公室主任孙金丽向正观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惠金河务局依托省道生态廊道、临河亲水观河风光带、淤背区生态休闲体验带、延展区森林生态屏障建设,从黄河大堤零公里一路向东,打造提升了“四季植物园”“南裹头观河节点”“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郑工合龙处”“马渡黄河文化广场”“渡头柳”等,不同层次、规模的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休闲服务景观节点11处,全线变身“三十里画廊”,成为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典型。

“徜徉惠金黄河,犹如置身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廊。”孙金丽介绍,惠金黄河作为展示人民治黄成就的重要窗口,今年,计划向水利部申创黄河马渡水利风景区。如申创成功,将成为全河首家“一局双景区”的水管单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能看得见滩,望得见水,尽揽官渡黄河大桥与壮美黄河交融胜景。一个个林木繁茂、景色宜人的险工、控导工程,如同珍珠一样,串联起沿岸黄河堤防。如今,黄河生态廊道已然成为郑州后花园的一部分,成为保护沿黄群众的幸福屏障,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了浓重的“黄河绿”。

自年以来,地方政府开展郑州花园口黄河大桥东段堤防生态修复提升工程、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临河护岸工程和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五个代建标段的建设任务,共栽种各类乔灌木1.1万株,绿化面积42万余平方米,抚育林木8万余平方米,打造不同层次、规模的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休闲服务等景观节点,将“生态梦”“发展梦”熔铸于重大国家战略、交汇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同时,郑州还将推进文旅共兴作为重要一步,在“生态河”的发展道路上踏浪前行,全力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唱响“郑州乐章”,开启“绿色尽染,长堤蝶变,造福人民”的梦想之旅。

现代化信息技术赋能打造“数字河”

“把奔腾不息、千变万化的黄河‘装’进电脑,工作人员指尖一动,便可实时监控掌握工情、险情。”惠金河务局局长刘遂林兴致勃勃地向正观新闻记者介绍,年,河南智慧黄河建设率先在马渡下延控导工程开展,马渡黄河被数字赋能,建成视频监控、无人机、远程会商系统,完成了“省、市、县、班、点,监测、感知、巡查、指挥”“五级四线”全覆盖,构建全场景可视化的数字孪生平台、全要素一体化的信息感知网、河务通领域化智能应用系统等,真正实现了智能化嬗变。

“黄河边上安装了监控,为观测水位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很便捷。”荥阳河务局局长江浩表示。正观新闻记者走在荥阳金沟控导工程26坝的黄河法治文化长廊上,抬起头就看到一个智能监控探头正在度旋转捕捉黄河水位实时动向,远处水鸟掠过水面,扬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江浩表示,作为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实现了对空、天、地、水下有机结合的水情、工情、险情多要素全方位实时监测。每年汛期均对水沙调控过程中的重点河段、重点工程开展全方位现场观测、查勘,监测分析重点工程局部流场、水深、根石、水下地形变化,及时预判易出险工程和部位,为汛期工程安全防护及防汛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政务系统等软硬件设施已成为治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据郑州河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郑州黄河公里河道范围内,无线网络及光纤通信覆盖71.公里的堤防、23处险工控导工程,大大提高治黄一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治黄效率和管理水平,郑州河务局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要求和黄委、省局统一部署,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采集、共享,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扎实推动郑州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实现政务处理、业务管理及综合事务的全程网办,高效思考、科学指挥,增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整体效果,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惠及郑州黄河辖区滩区面积35.62万亩、耕地面积29.92万亩及滩区4.6万人口,切实做到了活基层、强基础、固基本。

文旅融合串珠成链打造“文脉河”

黄河之滨,邙岭之巅,有一个充满“诗与远方”的小山村——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桃花峪因沟沟壑壑、桃花遍野而得名。当然,它更有名的是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位置。

“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从这里向东,便进入黄河的下游河段。”荥阳河务局办公室主任赵海燕表示。在桃花峪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挺拔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碑。站在分界碑的西北角向远处眺望,黄河公路大桥跨越黄河两岸,壮丽风光一览无余。

而桃花峪的东侧,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鸿沟”,也就是中国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所在地。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曾在这里以“鸿沟”为界,两军对垒,留下许多传说故事,可谓“鸿沟为界风云起,桃花峪下黄河流”。

得中原者得天下。郑州西依嵩山,北临黄河,山河之间,是灿烂厚重的黄河文化。黄河滋养了郑州地区人类文明的兴盛壮大,为郑州成为“文明之源、大河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这里有距今10万年的织机洞遗址、1万年的李家沟遗址、多年的裴李岗遗址、多年的大河村遗址、多年的双槐树遗址、多年的王城岗遗址、0多年的商城遗址……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是一座浸透了黄河文化的城市,拥有黄河沿岸诸多风景名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的圣地。

年9月,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倾情打造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获各界人士肯定。展览馆以记忆为主题,收藏各类治黄老器具43件,发掘并收藏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的治黄文物“冯庄漫决功德碑”,生动展现惠金黄河厚重历史文化及治黄发展成就。

郑州河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年以来,郑州以治黄文化建设为核心,坚持项目为王、以点带面,把系统性打造“郑州黄河记忆”项目品牌作为突破点,统筹推进郑州沿黄生态文明、治黄工程、历史遗存、水利风景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法治文化教育基地、黄河号子、传统防汛抢险技术和工器具等物质与非物质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实现治黄主业与治黄文化建设融合共进,郑州黄河文化建设之魅力正在精彩绽放。

坚守民生底色全力建设“幸福河”

朝晖透过层层枝叶,洒在红砖青瓦的墙面上。三月初春的清晨,马渡村内座座小院中渐闻鸡鸣犬吠,村民早早开启劳作,虽然此时的空气中还有一丝寒冷,心情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放松和畅快。

从坐落在黄河岸边的狭小村落,到如今成为“郑州北大门的世外桃源”,马渡村里这一切的改变,至今也不过短短四五年。“以前村里都是土路,现在变成了柏油路,花草树木非常多,马渡黄河文化广场都成了网红打卡地。”村民武冬冬感慨。村落的主街道上,楼房鳞次栉比、马路宽阔整洁、车流行人往来不绝,显现出一派生机繁荣。

在黄河滩涂沿岸的治理工作中,郑州河务局落实黄河郑州段生态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与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单位联防联控、联合执法,聚焦环保督察交办问题、黄河“清四乱”“大棚房”等六大领域个点位,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和矛盾突出的难点问题,滩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防汛设施推进也在不断升级。

在中牟黄河一线万滩上堤口附近,坐落着黄河一线的文化瑰宝地——万滩防汛屋:青砖黑瓦,红漆木门,外墙“兴利除害造福于民”几个充满年代感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年3月2日,中牟县杨桥村紧邻黄河南岸,这里的水上游园和大片的荷花,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周边民众前来游玩,是黄河岸边赏荷的好去处。

作为上世纪50年代治黄职工、群众护堤员在巡堤查险、工程养护工作存放工器具的临时休息地,“这座郑州黄河辖区内仅存的‘防汛屋’中,记录着披蓑戴笠的雨中巡河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从翻斗车到自卸车,从黄河土堤到标准化堤防,从低矮平房到现代化办公楼……治黄人的工作环境逐步改善,黄河保护治理事业的发展也一日千里。”中牟河务局办公室副主任王灵芝向正观新闻记者展示着这些见证中牟治黄事业发展历史的老照片,很有触动。

这些老物件、老故事,在明亮的射灯照耀下焕发生机、尽显黄河文化魅力。

“作为黄二代的我,从小生长在黄河岸边,退伍之后成为守黄人,我亲眼看着黄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裸露的河床到标准化的堤防线,抢险队、防汛仓库、甚至我们居住所都建设起来了,现在守黄河,好!”回忆起这些年的守黄经历,中牟黄河赵口管理班班长赵磊百感交集。

位于中牟县黄河岸边的万滩防汛屋,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治黄职工和群众护堤员工作场景的缩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郑州市始终牢记嘱托,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和郑州千百万的人民一起,正在见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你听!浩浩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你看!浑厚的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碧波荡漾,奔向远方!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石闯孙珂宋莹玉/文李新华/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