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云、曾秀英选编《节日节气诗》正文
花朝节七绝—首
八、花朝节(二月十二)
花朝节简介:二月十二日,据说是百花生日。(文化史页)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过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百花的生日。
有关花朝节的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中华全国风俗志》)“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袁宏道《满井游记》)
花朝节的“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纪念她的节日。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记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花朝节还有“十二花神”的说法。有好几种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一月“梅花神”江采萍,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戈小娥,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公孙大娘,六月“莲花神”西施,七月“玉簪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绿珠,九月“菊花神”粱红玉,十月“芙蓉花神”貂蝉,十一月“山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甄宓。(详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小百科》年12月A卷第3页)
花朝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盛行,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年)。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习俗。田汝成所撰的《熙朝乐事》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据《广群芳谱》载:“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翰墨记》载:“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这种现象,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情合理的。
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朝蔡云《咏花朝》)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花朝节,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历经八百余年历史的沧桑与改变,却仍生机盎然,由最初的花朝庙会发展到物质交流会,再发展成为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的大型文化旅游节,它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演变,充满着生命力,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节日之一。
杭州西溪花朝节以西溪湿地为核心载体,将充分展示西溪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生态景观。近年来,西溪花朝节的举办,既是一场传递亲情、爱情和友情的重大盛会,又是一场雅俗共赏的华夏传统节庆活动,对西湖区“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是一次有力的推进,对杭州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更彰显了杭州市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新形象和新魅力。(百度·百科·花朝节)
有关花朝节的诗歌,极少见到有人进行专门研究的,故无处参考。事实上,真正可以确认为花朝节所作的诗歌,也是很少的。本书此节诗歌,系编者特意为之,把相关内容的诗歌集中编排在一起,以便加深读者印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花朝节的内涵。这种做法,不一定恰当,仅供参考,请读者明察。
花神
百花仙子
百花仙子
花朝节,赏百花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盛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精华75页。唐典页。小学生59页。作品选中一册页。风景诗60页。绝句三百首55页。历代风景诗页。历代绝句页。李元洛唐三页。杜甫诗选页。
杜甫,见首七律《立春》简介。
好诗!写法别具一格。绝句的三四句一般不用对仗,因为难以做到神完气足,此处偏偏使用对仗结尾,因难见巧,技高一筹。
三四句按习惯文法应为“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此处使用倒装手法,既是出于音韵上的考虑,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加容易体会,句法更加新颖多变。留连、自在,双声词;时时、恰恰,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也相当有名:“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杜甫集页。杜甫诗选页)值得一读。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朝节祭拜花神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绝句页。小学生页。宋典1页。咏花页。风景诗页。四季风光60页。绝句三百首页。历代风景诗78页。宋诗选注页。历代绝句页。最美的节气诗词(春)64页。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德秀友善。诗属江湖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见宋典页。小传不载。
万口传诵之作!写春景抓住了重点,以一枝红杏暗示春色之浓,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踏青赏花,暗示诗人情怀之高雅,用侧面描写法。以“一枝红杏出墙来”暗示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是无法被禁锢住的哲理,鼓舞人心。“春色满园关不住”,拈连写法,用得很好!晚唐吴融《途中见杏花》有“一枝红艳出墙头”之句,不知是否为叶绍翁所本?
杏花,又称杏子,是李属李亚属植物。杏花单生,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每年3-4月份,各地会举办杏花节,为游人踏青、郊游及摄影提供好去处。
杏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其花色又红又白,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杏可配植于庭前、墙隅、道路旁、水边,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同时杏还是沙漠及荒山造木树种。杏是著名的果木,果供生食之外,还可制成杏干、杏脯等。杏仁可供食用、榨油和药用。树龄长,可活一百年以上,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
杏树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在我国至少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于重要地位。
杏花,在春天发芽,春尽而渐渐枯萎,既有绚丽灿烂的无限风光,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怆,不同的诗人因不同的人生际遇,对杏花的联想感慨也千姿百态,不一而足。在杜牧的《清明》诗中,它是轻愁淡喜之花;在李商隐的《日日》诗中,它是心绪缭乱之花;在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诗中,它是轻浮易谢之花;在戴叔伦的《苏溪亭》诗中,它是美人迟暮之花。(百度·百科·杏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肯为春光落人后
俯首亦怜妃子妆
向阳意气无骄态
怒放东风第一枝
有杏不须梅(媒人)
为报春光放襟怀
淡极始知花更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
、海棠
(北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律诗页。千家诗24页。宋典页。咏花46页。历代风景诗88页。历代绝句0页。最美的节气诗词(春)63页。
苏轼,见首《上元侍宴》简介。
脍炙人口之作。写海棠花之名篇。造语之工,想象之妙,感情之真挚,构思之别致,令人称奇。叹良辰之易逝,伤盛时之不再,深情绵邈,沁人心脾。惜花爱春之意,溢于言外。
约作于元丰三年()或之后一二年。据《王直方诗话》载,东坡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花一株,土人不知贵。东坡于元丰三年()一到此地,便目为知己,饮酒赋诗于其下。
当然,二百多年前,白居易就曾写过《惜牡丹花》一诗:“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落,夜惜衰红把火看。”(见咏花56页。又见本书第首)晚唐李商隐的赏花诗《花下醉》这样写道:“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见宋代绝句赏析98页,李商隐诗歌集解第五册第6页)苏轼也许受到此二诗启发,但写得更好,可谓青出于蓝。
此处还有(北宋)陈与义《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最美的节气诗词(春)62页。宋典页)七绝一首比较值得一读。陈与义、苏轼、元好问三首咏海棠诗,均有较大影响力,细论质量,苏诗第一,元诗第二,陈诗只能屈居第三。
海棠花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生长于海拔50米至2,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平原和山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落叶乔木,高可达8米。花期4-5月(春分一候,海棠花开),果期9月。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我国海棠资源比较丰富,苹果属中常见作为观赏栽培者有: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湖北海棠、海棠果、山荆子等。传统诗词、文化、园林中提到或种植的海棠花主要指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
海棠花的花语是:游子思乡、离愁别绪、温和、美丽、快乐。秋海棠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花语便有“苦恋”之意。(百度·百科·海棠花)
只恐夜深花睡去
香雾空蒙月转廊
故烧高烛照红妆
、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其一)
(南宋)陆游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陆游选集41页。宋诗选页。
陆游,见首《己酉元日》简介。
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五十二岁春季作于成都。此诗在《剑南诗稿》中颇有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厚感情,系咏海棠花的名篇。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二十七:“此十绝句,皆清丽高响。”
绿章,古人迷信,上书神道,写在青纸上的称为青词,写在绿纸上的称为绿章。清朝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之诗句,即为道士撰写青词时有感而作。通明殿,道教名词,古人认为天上玉皇大帝所居之地有通明殿。苏轼元宵节诗有“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之句。
乞借春阴护海棠
只愁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
为爱名花抵死狂
、山房春事
(盛唐)岑参
粱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历代风景诗62页。唐典页。历代绝句页。
岑参,(约—),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见唐典3页,小传中一册页。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粱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风景优美。粱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被传为美谈。又叫睢园。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中的“睢园”,即指粱园。可是,这样的地方,数百年后,竟然荒废了,难免令人顿起古今兴亡、盛衰无常之感。诗人以乐景写哀情,用反衬手法,抒发了吊古之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春来还发旧时花
、金缕衣
(中唐)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律诗页。唐三全译页。唐典页。绝句三百首页。
无名氏,唐朝诗人,生平无考。一作杜秋娘,误。她只是此诗的一个歌唱者,并非作者。见唐典页。小传不载。
哲理诗。比喻写法。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喻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喻莫辜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劝人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珍惜少年时光。或劝喻人们要及时采摘爱情果实,或劝喻人们要及时建功立业,内涵十分丰富。语意对比鲜明,反复强调,有如长辈耳提面命,令人印象深刻。哲理阐述和文学形象结合得比较成功。此诗构思的基础、联想的出发点在“花开”一事,故编选在花朝节。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辗成尘。
王安石诗文选注72页。作品选中二册页,第二句作“身影妖娆各占春”。咏花31页。历代风景诗79页。历代绝句页。宋诗选页,第二句作“花影妖饶各占春”。多本文字均作“花影妖饶各占春”,即使重复使用“花”字也在所不惜,不知为何。如果使用“身影”,可与前句“花身”形成顶针(顶真)的修辞格,似乎比较好。
王安石,见首《元日》简介。
好诗。托物言志,十分感人。朱淑真《黄花》“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题画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写得非常好,但不知是否受到王安石此诗的影响?
北陂(bei杯,阴平),北边的池塘。身影妖娆,多本作“花影妖娆”,此从作品选。此处似乎使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另外,一诗之中,连用三个春字,不太好。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辗成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一)
(金朝)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律诗页。明典63页。咏花47页。四季风光99页。历代风景诗页。历代绝句8页。李元洛唐三页。
元好问,见首《京都元夕》简介。
哲理诗。比喻写法,以花喻人。海棠花积蓄了太多养料和水分,已经枝繁叶茂,才开出数点花蕾。唯其如此,才能开放得更为持久。不像桃花李花,早早开放,也早早凋谢了。人生之事,也是如此。太早的炫耀,太早的成功,也许只是昙花一现,并非好事。只有打好基础,积蓄实力,爱惜芳心,才能开得持久,笑到最后,“慢腾腾地暖烘烘”。李元洛先生认为此诗取法于(晚唐)钱珝《未展芭蕉》(李元洛唐三页),可资参考。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且教桃李闹春风
、夜直
(北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王安石诗文选注36页。千家诗7页。宋典页。绝句三百首页。宋诗选注49页。历代绝句页。
王安石,见首《元日》简介。
作于熙宁二年()初春,夜值于朝堂之内。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奉诏入对,宋神宗已决定采纳他的意见,实行新法。此诗明写春夜在朝堂里值班时的所见所感,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实则暗示作者当时决心推行改革,踌躇满志,既喜悦又担心的心理特点,体现其忧国忧民之心。春色一词,含有政治含义,暗含皇帝的信任之意。诗人把政治上的际遇和自然界的春色融为一体,感情含而不露。宋代周紫芝、沈彦述、清代何文焕等均把它当作艳诗看待,显然没有真正读懂此诗。
春色恼人眠不得
、花影
(北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千家诗44页。宋典不载。四季风光页,作者题为谢枋得。历代风景诗页。
苏轼,见首《上元侍宴》简介。
好诗!此诗通过写花影,写出花枝之繁茂,和看花人之愉悦心情,十分生动。当然,还可以理解成比喻写法,以花影比喻政治上的小人小丑之辈,去而又来,下而复上,何其讨厌也!
此处另有(中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南宋)僧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七绝比较值得一读。
重重叠叠上瑶台
、本事诗十首(其一)
(近代)苏曼殊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绝句三百首页。清典页。罗罗选注《西湖诗文》(浙江摄影出版社年8月第一版,下文简称西湖诗文)21页。历代绝句页。清诗三百首页。
苏曼殊(—),名戬(jian,剪,上声),字子榖,后更名玄瑛,曼殊是他的僧号。广东香山沥溪(今属珠海市)人。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旅日侨商,母亲是日本人。年随父归国,二十岁出家为僧。漫游南洋各地。能诗文,善绘画,通英、法、日、梵诸文。曾任上海《过敏日报》等报刊编辑、翻译及学校教师。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参加南社。其诗多感伤情调。小说运用浅近文言,描写爱情故事,表现出浓厚的颓废色彩。有《断鸿零雁记》、《碎簪记》等作。还翻译过拜伦、雨果等人的作品。另撰有《梵文典》,今不传。有《苏曼殊全集》。见清典页,清诗三百首页。
脍炙人口之作。本事诗十首,全为日本艺伎百助眉史(又名百助枫子)而作,向她倾诉内心的愁绪。百助貌美如花,曾热恋苏曼殊,苏曼殊为了革命事业无法与之结婚,心甚愧疚。全诗大意为:从春雨绵绵的楼头传出百助吹奏《春雨》曲子的箫声,人在日本,不由想起浙江(诗人曾于年在杭州养病),想起钱塘江潮,想起伍子胥,想起了风雨飘摇的祖国;眼下,自己不也是芒鞋破钵,流浪日本,有如日本专门吹奏尺八箫行乞的流浪僧人;因内心陷入沉思,以至踏过了几座横跨水面的小桥也不知道,或者说自己在日本社会生活中走到什么地步也不知道,甚至自己在百助的心目中已经深入到何种程度也不知道。诗歌意思朦胧,意境凄美,动人心弦。诗人的爱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尺八箫,作者自注:“日本尺八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殊凄惘。日僧有专吹尺八行乞者。”春雨,在这里一语双关。
樱花,蔷薇科樱桃属樱桃亚属的一种植物。原产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包括中国长江流域、朝鲜、日本、台湾及印度北部地区。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其中以日本樱花最为著名,共有多个品种。因此,日本被誉为“樱花之国”。
樱花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壮烈”地死在最美的一刻。
樱花是日本的代表物之一,因为它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4月15日定为“樱花节(祭)”。在这个赏花季节,人们带上亲属,邀上友人,携酒带肴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边赏樱、边畅饮,真是人生一大乐事。(百度·百科·樱花)
春雨楼头尺八箫
听春雨楼
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
踏过樱花第几桥
、花生日诗魏塘道中作
(清朝)舒位
啼莺如梦送归艎,日子平分夜未央。
愿取鸳鸯湖里水,酿成春酒寄花尝
节令34页。清典不载,无条目。清诗三百首页。
舒位(—),字立人,号铁云,小字犀禅,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举人。家境贫穷,以馆幕为生。曾参黔南军幕。有《瓶水斋诗集》。赵翼称其诗“无一语不妥,无一意不奇,无一字无来历。能于长吉、玉溪之外自成一家。”陈文述谓其诗“专主才力,每作必出新意……余所识诗人众矣,必以君为巨擘焉”。评价很高。见清诗三百首页。
春分时节,恰逢花朝节,诗人诗兴大发,欲酿鸳鸯湖水为春酒以寿花神,他人如何道得出此等语言。真乃花痴也!魏塘,在浙江省嘉兴市。艎,大船。鸳鸯湖,一名南湖,在嘉兴市城外,有名胜“烟雨楼”。
愿取鸳鸯湖里水,酿成春酒寄花尝
、咏花朝
(清朝)蔡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见《阅读公社》第期(2年3月18日)《花朝节》一文。
蔡云(生卒年不详),清代苏州诗人。他写过一本《吴俞百绝》,用近百首绝句,来刻画吴地风俗,影响较大。见《扬子晚报》年8月14日《一岁一相逢:古诗词中的江苏“七夕”》一文。
文从字顺,意思明白,余味有限。较周密诗而言感情似乎更热烈些。
百花生日是良辰
尚劳点缀贺花神
、花朝溪上有感昔游
(南宋)周密
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
探芳走马人虽老,岁岁东风二月情。
见《阅读公社》第期(2年3月18日)《花朝节》一文。
周密(2—8或8),字公谨,号草窗。祖籍济南,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词人、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出身五世官宦家庭,以荫入仕,得罪权相贾似道辞官。宋度宗咸淳年间(5—4)先后出任两浙运司掾属、丰储仓检查。后任义乌令(今属浙江)。南宋亡,入元不仕,专心著述。有《草窗旧事》《云烟过眼录》《绝妙好词笺》《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等。见百度百科?周密。
老年逢花朝,依旧壮心不改,探芳走马,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联系其于元朝初年著《武林旧事》一书,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寄托亡国哀思的行为,“有感昔游”,此诗似乎包含了怀念亡宋的意思。
绿杨门巷卖花声
此处还有(明朝)汤显祖《花朝》(妒花风雨怕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咏物诗选17页),(近代)苏曼殊《花朝》(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榣。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明朝)谢与思《花朝》(芳春何事恨难消?面面青山对寂寥。五斗欲将沽酒去,满城风雨妒花朝),(清朝)周之瑛《花朝雨》(微风细雨酿春朝,红杏枝头渐放娇。不惜苔痕黏绣履,金铃亲自繁花梢),以及唐朝龙牙禅师《花》(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见冯学成居士编辑《明月藏鹭:千首禅诗品析(一)》)等四首七言绝句比较值得一读。以上蔡云、周密、苏曼殊、谢与思、周之瑛诸诗,均见《光明日报》主办的《阅读公社》2年3月18日第期推送的《花朝节》一文。它们均是典型的花朝节的诗歌,但是质量都很普通,后三首附注于此,聊供参考。
此处还有(晚唐)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晚唐)吴融《杨花》(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历代绝句页)等七绝之作比较值得一读。
、兰溪
(晚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画谱页。咏兰53页,题为《蕲州兰溪》。历代绝句页。杜牧诗集页。
杜牧,见首《江南春》简介。
在晚唐诗人中,杜牧的七绝是写得最好的。这首咏兰诗也很出色,“映水兰花雨发香”一句,堪称咏兰的经典之语。三四句设想当年屈原就是沿着长满兰花的小径走向自己生命的尽头的,可谓奇思妙想,一则用兰花的形象衬托了诗人的高洁,二则用屈原的品格赞颂了兰花的高贵,真是相得益彰。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虚实结合,拓展了想象空间,手法高妙,可为初学者法。赞美兰溪,赞美屈原,实际上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追求:以屈原自况,向屈原学习。
蕲州,今湖北蕲春一带。兰溪,距黄州七十里,今名浠水,发源于大别山,向西南流经兰溪镇入长江。此处环境优美,每至春末,兰花怒放,芳馨遍野,是有名的游览胜地。此诗就是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游览兰溪时写下的一篇佳作。
潇湘:《诗话总龟》引《零陵总记》:“潇水在永州西三十里,出自道州营道县九嶷山……湘水在永州北十里,出自桂林阳海山中,经灵渠北流至零陵北,与潇水合……谓之潇湘,经衡阳,抵长沙,入洞庭。”潇湘一词在古诗文中很常见,本指湖南广西一带,后泛指南方地区。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亦叫胡姬花。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兰花又称中国兰,绍兴是兰花的故乡。兰的根、叶、花朵、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兰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它评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中国兰花主要分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春剑兰、莲瓣兰七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春兰又名草兰、山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蝴蝶等瓣型。从瓣型上讲,以江浙名品最为典型。朱德委员长建国之后,爱兰、养兰、赠兰之事,传为佳话,广为人知。(见《朱德传》)
兰花的花语是: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剑兰还特别象征着高雅、长寿、康宁。(百度·百科·兰花)
兰溪照片
兰花
兰花
兰花
兰花
兰花
兰花
、题郑所南兰
(元朝)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明典页。《艺苑掇英》编辑部编《梅兰竹菊画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3月第2版,下文简称画谱)页。王凤海、马连儒主编《历代爱国诗歌名篇鉴赏》(红旗出版社年8月北京第1版,下文简称爱国诗歌)页,诗题为《题郑所南画兰》。荣斌编著《咏兰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0年3月第1版,下文简称咏兰)页。元诗选注页。
倪瓒(1—4),字元镇,号云林子。其先西夏人,五世祖始徙家无锡,遂为无锡(今属江苏)人。性格孤傲,绝意仕进,不登权贵之门。好赋诗作画。晚年飘流东吴诸地。他擅画山水,写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等平远风景,以“天真幽淡”为宗;画墨竹自谓“聊写胸中逸气”。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他善诗文,诗风古淡,不假雕琢,信口成章,有唐人风。《录鬼簿续编》说他“群书博极,爱作诗,不事雕琢,善写山水小景,自成一家,名重海内”。有《清秘阁集》传世。见清典页。小传不载。
在中国咏兰诗史上,郑思肖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元兵南侵时,他上书直言,主张抗元,因言辞急切,为执政者所不满,不久南宋灭亡。南宋亡后,郑思肖隐居吴下(今江苏苏州),平日坐必南向,自号“所南”。逢年过节,望南而哭,以表示对宋室的怀念。他擅长画兰,但画兰从不画土,以“无土”(土地被元人夺去)寄寓亡国之痛。后人将兰花和爱国主义情操联系在一起时,每每会提到他。见咏兰页。倪瓒的这首题画诗,也间接使用郑思肖画兰不画土的典故,对他的爱国之情表示肯定。第四句评价尤高。倪瓒认为,这幅画简直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这是对郑思肖画兰艺术和用意的最高肯定。这样的评语,出自大画家之口,自然更加具有说服力量。
(晚清)黄节也有《读郑所南先生集七绝二首》(历代绝句页),可见郑思肖对后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秋风兰蕙化为茅
、次韵答人幽兰
(北宋)苏辙
幽兰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画谱页。咏兰81页。
苏辙(—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二年()进士。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新法。哲宗时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徽宗时辞官。其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有《栾城集》、《春秋集解》、《诗集传》等。见宋典页,小传中二册页。
此诗哲理深刻,有补于世道人心,可为修身者警戒。幽兰之芳心若不自保,则他人即不珍惜矣,视之如长松,或将析之为薪也。此诗并非教训幽兰,而是强调兰花“芳心”之可贵。咏兰咏至此境,可谓高矣。
幽兰耿耿意羞春
、题《空谷清香图》
(清朝)汪士慎
兰性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画谱页。咏兰页,题为《空谷清音图册页》,未知孰是。清音,或为清香之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蔡邕《琴操》曰:《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而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南宋)郑樵《通志》卷四十九《乐略》,亦有相关的记载。
汪士慎(—),清代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安徽休宁人。工花卉,亦偶作人物,为“扬州八怪”之一。亦工诗,有《巢林诗集》。见咏兰页。
题画诗。此诗咏空谷幽兰。前两句比较平常,在充分铺垫后,第四句突然令人眼前一亮。诗人称兰花的香气会化作琴声(或者说嗅兰香之际,又闻琴声),实在是奇思妙想!此处可能已经暗用蔡邕《琴操》的典故了。兰香是“众香之祖”,无以复加,自然高雅之极;琴声,亦列“琴棋书画”之首,亦高雅之极;二者相遇,更不知高雅至于何处了!两者互相衬托,实有通感之妙。空谷幽兰淡泊高雅之形象,在这里得到了极为传神的概括和体现。第一句“兰性堪同隐者心”,咏兰作“兰草堪同隐者心”。余以为“兰性”一词较佳。
以上四首为咏兰七绝。花朝节前后,百花盛开,兰花系其代表,故精选数首,以新耳目。
留得清香入素琴
此处还有(清朝)宋湘《题兰二首(选一)》(楚山无语楚江长)(历代绝句页。咏兰不载),(北宋)苏辙《答琳长老寄幽兰》(画谱页,咏兰81页),(明朝)余同麓《咏兰》(画谱页),(清朝)李鱼单《兰花》(画谱页)等七绝之作比较值得一读。
陈锦云、曾秀英选编,年1月15日于瓷都德化
庆祝花朝节
百花仙子庆花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