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喝醉酒都干了些什么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古代的画家、书法家,为什么大多嗜酒?

一是艺术家往往多愁善感,追求浪漫,希望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因而多借酒兴体味生活的趣味。二是因为酒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效,能够使人精神亢奋,才思敏捷,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推助书画作品的产生,并有助于提高作品的质量。

在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真迹据说已被唐太宗带入坟墓,但其摹本仍留传于世,成为千古学书者的楷模。

话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上已节”,时为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召集酒朋诗侣,修禊(原是祈福禳灾的古老宗教仪式,后来演化为春日水滨的宴饮与郊游)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25公里处)。王羲之这次在兰亭聚集的文人雅士共41人,其中有谢安、谢万、孙绰、以及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

兰亭集会不仅是个山水之会,清谈之会,更是一个诗酒之会。大家寄情山水,饮酒吟诗,各骋其才,给后世留下一段风流雅饮的佳话。名士们围坐在一段弯曲的流水旁,用竹制的酒杯盛酒,再把杯放在上流水面上,任杯随水漂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得作诗一首,并取杯饮酒。不能应时作诗的,罚酒三杯。

此后,“流觞曲水”不仅成为千古美谈,而且被历代文人墨客争相效仿。这次聚会得诗37首,作了两首诗的有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等11人,作了一首诗的有郄昙等15人,被罚酒的有王献之(是个儿童)等16人。当时将这些诗结为一集,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作序,这就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兰亭集序》的由来。

到了唐代,有“草圣”之称的书法家张旭,在作书前往往是狂饮大醉,然后才下笔,有时甚至不用笔,而“以头濡墨,一甩而就”,“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更令人惊奇的是,等他酒醒后再写,竟“不可复得”(唐书·张旭传),张旭传世的草书作品,《草书心经》《肚痛帖》《千字文》和《古诗四帖》,大都是在他酒醉时著成。

公元9世纪上叶,唐文宗李昂将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歌、斐旻的剑舞钦定为“三绝”,并诏命翰林学士撰赞,可谓是对他高超技艺的肯定。

不仅书法家创作借助于酒力,许多画家亦然。在美术史上,秦汉间的“千岁翁”安期生,曾“以醉墨洒石上,皆成桃花”(《酉阳杂俎》)。唐代吴道子,“每欲挥毫,必须酣饮”(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元代画家钱选,“酒不醉,不能画”。明代画家吴伟好“剧饮”,人们欲得到他的画,需“载酒前往”。

可以这样说,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在我国古代,许多艺术精品的产生,都离不开酒,当然,他们之所以能创造出精湛的艺术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的勤学苦练。但是,也绝不能忽视酒对艺术作品诞生的巨大推助作用。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酒也许就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吧。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