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m.39.net/pf/a_4698007.html
咏物诗对所咏的物,有一种特别的看法,这看法像是充分自由的,诗人可以任意挥写,其实诗人的每一种看法,无不以庞大的民族文化为其背景,这文化往往显示出千百年来此一民族共通的理念,形成普遍易解的比喻类型。
例如中国古典诗中的桃与柳,诗人对它的赞美或讽刺,早形成一条沿习套用的思想蹊径。尽管每首诗的命意都不同,思想范畴与规则却前后因袭,大致相去不远,研究这个“不定之中却有一定”的范畴规则,往往能窥见民族性的一斑,我称之为“大传统的内容”。
如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之五: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把柳絮形容为“颠狂”,把桃花形容为“轻薄”,这种看来像是诗人自创的句意,实则与悠久的民族文化渊源关系密切。下面试将这一层层的思想关系作深入的探索。
先就桃花说。从《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始,就由桃花联想到新娘的艳丽,以桃花暗比“女色”,曹植的《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刘孝绰的《杂诗》“此日倡家女,竞娇桃李颜”,都是用桃花明比女色。
再从“红粉妆”、“人面桃花”、桃花江、桃花运······从这个思想的路线延伸下来,桃花从春色、女色,而沦落为肉欲的象征了。
譬如王次回有诗说:
桃边未许裙题字,柳下曾将带乞丝!(《赋得别梦依依到谢家》)
花信风催到小桃,瘦腰宽胜半围条!(《无题》)
第一首的桃字,或许是借用名妾“桃叶”、“桃根”为典故,多少在诗中已有寻问桃柳的暗示。第二首的小桃,字面上像是点明季节,骨子里正是双关着荡漾的春心。灼灼的桃花变成女性美的代表,引而下之,桃花的开放与情欲的爆发,实际上具有同样的含义。
桃花往红尘低处引申其含意,既成为“色欲”;但往烟霞高处引申其含意,又成为“仙境”。从隐士的桃花源,到道士的桃花观、西王母的仙桃源······从这个思想的路线溯洄上去,桃花又成为一种纯洁超脱的禁欲世界。
试看唐伯虎的《桃花庵歌》,就混淆着引而上与引而下的矛盾意识: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这个桃花庵可以视作唐寅自辟的桃花源,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败,抑制,便退居到桃花庵中,以“换酒风流”来满足其“惜花的心性”,借着“老死花酒”来挣脱现实中的挫败与抑制所造成的压力。这种对世俗好恶美丑、富贵贫贱的轻视与敌意,正是他宣泄愤懑以求情绪合理化的方法。
这首桃花庵歌,从“花酒”方面说,是纵欲式的;从“仙人”方面说,又是禁欲式的。心理分析派的学者已认定“禁欲”与“纵欲”是本属同义的,名妓晚年多归佛,就是这个道理。唐寅在求富贵的途中遭受挫败,才对富贵分外轻视,这种爱与恨,原本也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他住在原该是充满情欲的桃花庵,却又升华到桃花仙那边去,充分表达出桃花在欲望方面形成了相反相成“两极化”的含意。
将“桃花”从肉欲色情的境界中提升,走向高超的精神国度,那遗世独立的“桃花源”就是教人向往的精神国度。虽然说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乃是人间的实境,断不是迷幻的仙境,但至少可以把它看作实际生活里未曾得到顺利满足的一个补偿的世界。其后王维、韩愈、苏东坡、萨天锡都有著名的《桃源行》诗,将桃花源美化成一座憧憬中的“仙源”,使桃花源平添了极为神秘的色彩。
如萨天锡的《桃源行》诗:
谁知别有小乾坤,藏在桃花白云里。
桃花重重间白云,洞门锁住千年春。·····
但见花开又花落,岂知世上谁兴亡!
明朝渔父归城市,回首云山若千里。
再来何处觅仙踪,恨满桃花一溪水!
这个跳出是非兴亡,超然高举的理想世界,是陶潜厌烦尘网、降低欲望、以求避世的新天地。丹岩碧巘,桃花烟霞,即使所记是凡境,也带有几分仙幻的气氛。但是清人张忍斋作《桃源有感》诗,仍将“桃”比作“肉欲”,而“桃源”则富有“禁欲”的气氛,他的诗里把肉欲与禁欲的冲突意识,赤裸裸地拈了出来:
鸡犬如何不上天,桃源洞里住年年。
倘因春色勾当住,即是凡夫不是仙!
被春色勾当住,永远只是个凡夫,凡夫有凡夫的生活层面,仙家有仙家的生活层面,所以住在桃花源里的鸡犬,也别奢望它们会有一天成仙去!张氏另有两首《桃源》诗说“若令拈着桃花笑,便落桃花一劫尘”、“从今绮语都须戒,再过桃源莫作诗”(见聂铣敏《蓉峰诗话》卷九引),这些诗坦率地将“桃源”看成了禁欲的圣地,假若没有隐伏的欲念随时要爆发,又何必提高禁欲的警觉?时时禁欲,反使原本清净孤立的桃花源,像是处处埋伏着粉红色的陷阱了!张氏的诗,将桃花源上的桃花双关着“春色”,又恢复了中国诗人所赋予桃花的原始意义。
从色情肉欲的境界提升,从避世的桃花源境界再提升,便是出世修道的桃花岩、桃花观、桃花流水,别有天地非人间。其结果,终于将桃花与仙人联想在一起。
唐李峤的《桃》诗:
独有成蹊处,秾华发井旁。······
隐士颜应改,仙人路渐长。······
唐阙名的《桃花行》:
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
从今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摘来!
《山海经》有屈盘三千里的蟠桃树,《汉武故事》有三千年一结子的西王母桃树,这些与现实世界悬绝的描写是一个绝欲的仙境。相传桃木足以辟邪,是不是绝欲的象征所引申出来的意义呢?
由桃花美人转入桃花仙境,这个转变是否可视作由肉体升化成精神的过程呢?至少就桃而言,已由低水平的性欲苦海,转变为高水平的心灵净土了!仙境的净土不只是消极的禁欲,它还标示出自然而然的德行高超的境地。
这一点,明人何仙郎似乎亦已觉察,他在《花案》中说:“桃花像市娼倚门,迎人献笑,游冶每每牵情,涂抹铅华,了无余韵。”这是以“世法眼观”,若以“出世眼观”,像桃花源,可称压卷,像西王母,还可悟道呢。在桃花里他已看懂入世出世的两面意义。
#诗词#
菊花为诗?古人很能玩花样,咏物诗词要怎么才能出彩,例子印证
穷则冰清玉洁,达则鞠躬尽瘁,菊花真有这种特质?请看古人诗词
营造诗词中空间的深度,李白与张继各有独到之处,这两首诗证明
诗词景物画面的描写,浓缩在空间的凝聚与转向,会产生强大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