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三月桃花水》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感强,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充满生趣和诗情画意。

本单元以“纯朴的乡村”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为“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仍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时期。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景物描写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批注、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合作学习等方式,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情感体验,提升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

设计理念:

1.落实“四元五环”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促进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落实“双减”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把作业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3.教学思维导图:本课设计了课前预习、课中研学、课后拓展等三大板块。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研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继续强化单元语文要素,在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绮、谈”两个生字,理解“桃花水、绮丽”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辨认字义,读准多音字“和”。

2.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竖琴”和“明镜”,自主批注,以读促悟,想象画面,迁移自学,体会作者笔下桃花水的和谐之美,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写景中的抒情,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编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完成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我悦读我已经读了()遍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我会查

我能通过查字典读准“和”这个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积累

1.我会摘抄课文中的新词5个,把它们端正、清楚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摘抄我最喜欢的句子,在书中批注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善思

文章写出了桃花水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

(五)我想问

读了课文,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我把它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问题导学感知水醒之美

(一)图诗作引,课题质疑

1.再入乡村,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一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走进了多彩的乡村生活,感受到了它的纯朴、独特与美好,学习了怎样抓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乡村生活,感受乡村的美好。

2.图诗作引,揭示课题:

(出示诗句)

读了诗句,你猜到它描写的是什么吗?是三月桃花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刘湛秋写的散文《三月桃花水》。(板书课题)

3.据题质疑,自主读文: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叫三月桃花水?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

(二)预习展示,感知全文

1.预习展示,学习新词:课前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这是大家摘抄的词语。请一位同学来读。

2.引导学生聚焦多音字,根据多音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温和而不强烈——柔和(héhè)

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一唱一和(héhè)

用水揉和面粉——和面(héhuó)

在粉状物中加入水等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泥(héhuò)

指玩纸牌或打麻将时取得胜利——和牌(héhú)

3.释疑:为什么叫三月桃花水?

(出示第2自然段)

想象画面,感受“绮丽”:

谁能来说说这一句美在哪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读出这样的美。

4.提炼关键词,感知全文:桃花水到底美在哪里呢?你能找到两个关键句吗?

(板书:竖琴明镜)

板块二:研读感悟,聆听音律之美

(一)自读自悟,自主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用心反复读课文第3、4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喜欢的原因。

2.同桌互读喜欢的句子,交流喜欢的原因。教师再次巡视指导,把握学情。

(二)抓关键词句,悟中促读

1.抓关键词“竖琴”,读音律之声。

(1)出示竖琴图片:让我们来听一听竖琴的声音,边听边读第3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把桃花水比作“竖琴”呢?

(听音乐,感受水声的明快、轻柔、悠长)

(3)小组读、男女读、轮流读第4自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音律之美。

(4)讨论: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喜爱之情?

(板书:忽大忽小、低语谈心、叮当声柔美多变)

2.配乐朗读,诵赞美之情。

小结:叮当声、低语、哗哗声……多么悦耳动听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美!

板块三:合作探究,欣赏清澈之美

(一)自学品读,寻关键词句

过渡:“竖琴”一词尽显三月桃花水的音律之美。接下来请继续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根据研学单的要求,学习课文。

小组合作,悟清澈之美

1.小组内四个人一起朗读语段。

2.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补充表格。

3.选出代表,其他组员做好补充发言的准备。

(三)交流展示,读清澈之美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写法的巧妙,体悟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随机指导朗读。(板:燕子、垂柳、姑娘)

(四)展开想象,言清澈之美

1.抓住省略号,引导想象:省略号表示什么呢?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桃花水还给谁照镜子?

(笋芽儿、蝴蝶、蜜蜂、农民、儿童......)

2.原来省略号里还藏着许多春天的美景,让我们学着散文家刘湛秋的表达方法,接着说一说桃花水映照的美丽画面。

出示:它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