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烟雨江南
柳眼分明草眼茵,梅花已谢杏花新。
双飞燕剪轻红后,烟雨江南又一春。
时光荏苒,虽才过春节,感觉又将春半。一二句描写草木之代谢,生机勃发。第三句转为动态之燕子双飞,落花飘红,此句已隐含时光脚步之意。故引出第四句“又一春”,略有感慨。
七绝 花事纷纭
梅花才谢杏花新,柳眼偷春醒几分。
烟雨江南真好色,莺黄燕紫绿纷纭。
其实,本诗与上首是同时写的,当时忽然感觉,就用“梅花才谢杏花新”来做辘轳,或许别有趣味。故此,一二句的描写与上首差将仿佛,并未跳开原范围写。但本首的三四句却完全不同写法了,第三句将江南拟人,说其好色。为何好色呢?第四句用色彩来回应。由此刻画一幅生动江南春天景色,呈现在读者眼前。生机盎然而活色生香。
七绝 桃花风
江城三月翠烟濛,芳草茵茵间落红。
彼岸歌声谁踏就,桃花满载过桥风。
一二句平铺直叙,中规中矩而已。但是三四句有思维发散,略具浪漫。其实也是从李白的送汪伦诗句意象,翻出一层新意来写。第三句以歌声来转,以谁来做问句。第四句不正面回答,而是以一幅画面来作答。第四句写法灵性十足,画面感很强。
七绝 桃花人面新咏
胜日春风力不任,桃花骀荡故人心。
当年崔护诗何在,一萼轻红千载吟。
这首也是写桃花,但与上首翻用李白诗句意象不同,这首是翻用崔护的桃花人面。当年崔护的诗与人都不在了呢,惟有剩下桃花依旧在春风中骀荡,或许千年以来,每年在桃花开放时节,都有人在吟唱着千年前的美好故事呢。尾句的写法,余韵很浓,是很好的一种结句手法。
七绝海棠如梦
春色深深岂可怜,海棠如梦梦如烟。
红尘毕竟空回首,客在他乡风雨天。
春色可怜?一个“岂”字是疑问,是诘问,又或许有其他复杂的情绪包含。第二句没有做回答,而是进一步用海棠如梦,梦如烟,这种递进的意象刻画手法,来留下更深的悬念。
三四句完全跳出一二句的意象描写。直接用红尘回首,客在他乡,来回答第一句的“春色是否可怜”。春天不应是可怜的季节,但是感到可怜,那是因为“客在他乡风雨天”啊。
七绝花影荷汀
百和春气太生情,白水山前蝶梦清。
才别夭桃又红杏,一船花影压荷汀。
百和,由各种香料和成的香。全唐诗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诗句。此句的意思是春天气息浓郁,各种花色香气,多情呢。而第二句则说虽然春天如此,但白水带山前的蝶梦还是比较清幽的。
第三句虽写花事,但是情怀感十足,主要是桃杏开谢,落花飘零。这才引出第四句的描写,画面感强烈,而又有余味。其实,画面之外的是岁月更替,青春荏苒罢了。
七绝天涯一梦
天涯一梦久无书,念我经年风雨途。
湮得青葱如字迹,落花行客两模糊。
人在天涯,为了红尘一梦,或久不怀乡,或久不与故人联系了,所以有无书一说。为何呢?或许是因为我这么多年都是在风雨奔波的路上,哪有时间与精力去做其他念想呢。
首句写无书,第三句忽然写青葱如字,以青葱来作书写也。但是这些青葱的痕迹已然如落花行客一样,模糊了。落花模糊,行客因为在他乡多年,对以往的事也已模糊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岁月沧桑情感哦,剩下的惟有悲伤。
七绝中年困惑
红尘谋稻事多烦,四十生涯七不堪。
病骨早因杯酒老,枕函边上落花寒。
人生事多不如意,到中年尤甚,诗词句子或多因此感触。无论是用新韵还是平水韵,诗词其实不难写,熟能生巧而已。春来花开花落,中年谋稻艰难,七绝以寄。
首句即直切主旨,人间生计的各种琐事烦人。人到中年然后疏懒不堪,已然没有前进的动力了。
七不堪,三国魏嵇康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集团的山涛推荐他做选曹郎,他表示拒绝,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后来诗文中把“七不堪”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唐孟浩然孟浩然《京还赠张维》《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宋范成大范成大《公退书怀》《公退书怀》诗:“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明唐顺之唐顺之《复官后报京师友人》《复官后报京师友人》诗:“疏狂自分三宜黜,懒病其如七不堪。”
三四句是对第二句七不堪的递进描写,尤其尾句以景作结,有余味。
#诗词#
在学会格律之后,七绝水平提高的第一课,需要注意什么?
以春茶来写七绝8首,原来春天的美好竟可这样写,如何别出心裁?
诗词创作无秘籍?掌握七绝这5则实战技法,做个诗人才子很轻松
诗词原创:七绝《晚春》十二首|十年况味红尘客,一盏他乡谷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