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昭通日报
潘跃宏
诗词,文字简练,内容丰富,传承着我国深厚的文化,蕴含着民族灵魂的力量。学生学习它,有利于积累知识,丰富情感,提升精神,塑造人格。正所谓:“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4分的形式考察诗歌阅读鉴赏,但学生却因方法不当,得分极其艰难。
以昭通市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诗歌题得分为例:
(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2分)
14.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2分)
根据考试质量分析,得分情况如下:
年昭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人数为人,第13小题和第14小题的平均分都不高,满分也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而得零分的人数让人触目惊心。考生的主要错误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抓不住答题要点,缺少分析能力。初中语文课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前指导要求是:“初步理解古代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语言形式,能对古代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和意象作简要的介绍评析。”要提高分数就要做以下复习准备:
一、弄清考点,掌握常见考法
主要考点有:了解诗歌背景常识、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体会诗歌的写景特点、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赏析诗歌的炼字用词、评析自我体验感受。
常见考法有:①理解诗意,景、物、情、理,句句通畅;②找准意境,景物、画面,意蕴藏于其中;③把握主旨,时代背景,有观点态度;④品析手法,修辞典故、手法贯通;⑤体味情感,遣词达意。
二、避免误区,单一处理问题
答题要讲求紧扣给分点,而考生的答题误区往往有:要点不全、无中生有、答非所问、不作具体分析以及术语的欠缺。
以上文《钱塘湖春行》第13考题为例,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要避免答非所问,律诗的首、颔、颈、尾这一基本结构就要搞清楚,更要抓关键词来理解题意,“绿”字用了“堪染”,“红”字用了“欲燃”,只有盛春美景;“乱花”是零星开放,“浅草”仅没过马蹄,这是早春景象。所以“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第14题反其道而行之,问的是“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如何表达”考查的是抒情方式,学生们马上就得出是“直抒胸臆”,可这仅只是尾联所表现出来的,如果这样答题就进入了“要点不全”单一、片面的误区,总观全题我们需要全诗分析,所以答题要点有:①融情于景,表现在描绘钱塘湖早春的勃勃生机和明媚春光;②直抒胸臆,表现在尾联的“最爱”。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第13题的难度低于第14题,而得分却相反,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学生们答题不会用相关的诗歌分析术语,自然就没有了得分点。
三、归纳问题模式,巧用答题技巧
模式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写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答题技巧:
1.描绘画面要符合诗意,抓住主要景物,加上联想和想象,文从字顺,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特点,要联系上下句内容,运用术语“秀丽、壮美、凄清、萧瑟、雄浑、壮阔、恬静、温馨”等。
模式二:“请分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或手法)”
答题技巧:
1.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等。
2.常用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渲染烘托、运用典故、以乐写哀等。
3.常用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4.结合诗句阐述:用了什么手法,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模式三:“说说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技巧:
一定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平淡自然、飘逸奔放、沉郁顿挫、清丽优雅、洒脱豪放、婉约细腻”。
模式四:“品味字、词的妙处,为什么?”
答题技巧:
分3步走,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其次把该字放入原句结合诗意情感来分析;最后以小见大联系上诗歌的主旨、思想。
模式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题技巧:
分析情感要具体,切忌空谈,应答出“为什么”。随着考试题型的变化,这样直接法越来越少了,以上《钱塘湖春行》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清楚诗歌内情感的曲折变化,不要乱用术语,一定要有的放矢,深层次地理解。
“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知其人而论其诗,通其意而品其境,究其法而悟其理。相信沉浸其中,认真复习,你将会在今年的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