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常德桃花源景区三年建设

此心安处是吾乡

——常德桃花源景区三年建设纪实

秦谷远近桥。傅聪摄

建于年的桃花源牌坊。童迪摄

桃源山水府阁。童迪摄

秦谷饮马居。童迪摄

李毅杨滨瑞

千百年来,世人遍寻不见的桃花源,正在向我们敞开。

8月1日,是常德桃花源景区“闭门升级”三年后,重新开放的日子。这一消息犹如一道清凉,在暑气蒸腾里令人心动。这一天,撩拨着万千游人的心,更牵动着景区建设者的神经。

三年来,桃花源景区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背后,有一群砥砺耕耘的建设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让天南地北的游子,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故乡。

三年砥砺磨一剑

时间回到年秋天,常德桃花源景区里生物颓废、一片萧瑟,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劲风席卷之下,这里的许多弊病暴露出来,景区设施建设不完善,游客接待能力滞后,旅游文化氛围稀薄……常德市委、市政府意识到,振兴桃花源,势在必行。

年9月,常德市委、市政府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成立了全市唯一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常德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德文旅投”)。常德文旅投的首要任务就是桃花源的提质改造。

“三年磨一剑,不负桃花源。”桃花源景区三年建设的大幕,轰然开启。

常德文旅投的成立,首先解决了景区建设顶层架构的问题。年10月,随着董事长刘腾波、总经理刘祉言入驻桃花源,以工程建设部、投融资部等多部门协作为主导,旅游管理公司、工程建设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18个子公司各司其职的文旅投集团逐渐成型,一艘承载历史使命的巨舰就此起航。

顺应旅游发展的潮流,常德市委、市政府对桃花源的的规划,不止于打造国家5A级景区,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将桃花源建设成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让桃花源真正成为文化的源地,心灵的故乡。

常德文旅投作为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者,承受着比以往建设者更艰难的考验,也肩负着更厚重的开拓创新的使命。

年,桃花源景区依次关闭,进入全面改造升级。历史,开始被书写。

绿水青山郭外斜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时曾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中国转型发展的新历史阶段,这一尊重自然、追求和谐的理念,不断指引着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这也成为了桃花源建设的至高宗旨。

随着桃花源建设大幕开启,“6+1”的重点项目规划随即出炉。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桃花源古镇六大景点,道尽桃花源的形、意、魂,山水实景演出《桃花源记》则犹如点睛之笔,尽显历史和现实、秘境和故乡、梦与真实的错落回味。

而贯穿“6+1”景点建设的正是文化的雕琢、生态的还原。

作为核心景点秦溪板块的牵头负责领导,常德文旅投总经理刘祉言对秦溪上的水草保护点如数家珍。刘祉言介绍,秦溪的开发建设,围绕《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意境来进行,建设者们一致认为,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态即是最好的呈现。于是,在河道疏浚工作中,所有“水草丰茂”的地点都被重点标识出来,用竹竿围挡,且在设计行船路线时予以规避。与此同时,秦谷的“良田美池桑竹”,桃花山的林木繁盛……都被一一保留。

一方面,景区需要扩大建筑规模,来满足游客接待和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建设者坚决贯彻着生态保护的建设方针,两相平衡之下,建设者们付出了比正常景区建设更多的心血和智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充满诗意的话语: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寥寥数语,不仅蕴藏着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也道出了亿万人民的理想和追求,更是契合着流传千古的桃花源梦。梦里那一抹山水田园的亮色,从一千六百年前的晋朝,一直照射到今天的常德桃花源景区,在这里,有一群躬耕不怠的人们,要把这一束光亮,继续发扬光大,传递后世。

桃源梦里故人来

在常德文旅投董事长刘腾波和总经理刘祉言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大大小小的审批件,大到千万级工程项目的投资报告,小到一个商铺的开业申请,琐碎庞杂令人咋舌。刘祉言解释,桃花源文化必须是纯粹的,即便是一个小商铺开业,如果它的商业模式不符合桃花源的建设理念,就很可能会破坏这里的文化生态,因此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审查。

桃花源构建文化生态的严谨和执着,可见一斑。

同时可以窥见的,是科学而缜密的桃花源三位一体建设体系,工程的建设必须同时是文化的构建,文化构建又和景区运营息息相关,建设、文化、运营始终处在同一个建设维度。

如何在景区运营中体现桃花源文化内质?这一命题让桃花源运营团队、旅游行业翘楚——锦绣中华感到压力重重。

最终,他们在刘腾波的解读中找到答案:桃花源不必让人惊艳山水,只要有浓浓的底蕴,淡淡的乡愁,就足以称道。

其中精髓,在山水实景演出《桃花源记》、文创社区“光点聚落”、体验式文化商业综合体“桃花源生活馆”、智慧旅游系统等创新项目中表露无遗。

而最见真章者,正在于创新进取。

实景剧《桃花源记》是国内首个以河流剧场为载体的实景演出;社区“光点聚落”引入台湾文创社区模式、奠基桃花源文创产业园;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将打造线下“一卡通”消费模式+线上虚拟社区系统,积累游客信息池、资金池,从而构建景区+互联网生态……

在三位一体的建设体系之下,一个始于桃花源,而又超然于桃花源的梦境,徐徐展开。景致的怡然,文化的魅力,梦境般的超然,故乡般的归属感,凡此种种,都从桃花源里向外发散。置身其中,仿佛“桃源梦里故人来”。

万里宏图百业兴

带着振兴桃花源的历史使命,常德文旅投不懈深耕着。

而她的使命不止于此,早在常德文旅投成立之初,常德市委、市政府就曾提出,文旅投要通过建设桃花源,提升对桃花源行政区划内平方公里的资源进行整合与资产盘活的能力,进而推动常德市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与发展。

当你打开常德文旅投18家子公司的大名单,所有秘密一览无余。18家子公司,几乎囊括了以发展旅游为核心的所有相关产业,其中包括旅游管理、文化艺术传播、文旅产品开发经营、酒店管理、房地产开发、水利园林、市政交通等等。

布局产业链、区域化发展。一条清晰的路线显现出来,桃花源发展的宏大格局蓄势待发。

“随着桃花源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我们今后会逐步取消景区门票。”刘祉言清醒地认识到:桃花源的命脉,在于多重产业支撑,桃花源的未来,是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这和以往以景点运营为主的发展格局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创新型文化旅游综合区正在崛起,看见一幅叫“全域旅游”的宏图渐次展开。

这一切,将是桃花源三年卧薪尝胆、一朝涅槃重生的基石。

在未来,桃花源还将与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加强区域协作,探索产品共建、市场共拓、客源共享的紧密合作发展之路。到张家界看山,去凤凰怀古,来桃花源探寻心灵归宿,“湖南旅游金三角”呼之欲出。

到那时,桃花源将不仅是经济的新增长极,是千万人梦想的寄托,也将是身体和心灵安放的故乡。

那时的桃花源,正应诗云:此心安处是吾乡。

[责编:王铭俊]

[来源:华声在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