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第一天,分享美诗,愿你看见美体会美

在校园的时候,特别喜欢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不过正好是种子萌芽的,破土而出的时候。前段时间,我去帮忙种的玉米、豇豆都发芽了,菜园子里的四季豆已经开始牵出了长藤。

你会发现种子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一棵树的种子可以劈开石头;也愿你感受到什么那向上的能量和蓬勃的朝气。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都是怎么感受这四月的,其中有的和我们一样,比如“芳菲尽”。

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而且都是通俗的内容。人间四月里,其他的花基本都谢了;比如樱桃早已挂满枝头。而在山上的寺庙附近,桃花还在盛开。

这里面有一个物候的信息。山下桃花谢了,山上正当时。是因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均0.6摄氏度没一百米,所以同样的经纬度上,山越高,气温就越低。比如重庆的金佛山,杜鹃花。而花开、发芽需要依赖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

诗人登山的时候还有一些遗憾,春光容易逝去,“长恨春归无觅处”。哪想到在山上碰到了惊喜,这惊喜是从芳菲“尽”到“开”的景物变化过程,也是作者哀叹到欣喜之情的流露。

而且,作者用了“人间四月”,其实里面还有一个隐含的意思就是这桃花盛开之地,早已不是人间,而是仙境了。

同样,林徽因的现代诗“人间四月”一样是春光多变,而她里面的节奏明快,“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有的人可能又觉得,四月不是“芳菲尽”了,怎么还花开(不是山上)呢?其实这里面是南北方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林徽因写的北方花开如同高山上一样的效果,要晚一些。

最后还是落在苏轼的诗句上吧。前几天分享过他的提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相信你还记得“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有时候,面对同样的景致,对同一个事物,每个人都能赋诗,比如《红楼梦》里海棠诗社组织活动,对一个主题,大家各有侧重。

其实,一个人对同一景物也可以写出好几首诗词,比如苏轼还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当然这是第二幅画了,但是主题依旧是春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冬天的时候,北雁南飞;但是到了春天,他们又会北飞。有几只雁不舍得这里的美景,差点脱离了队伍。这是惠崇的画里面看见的,当然北归人是拟人手法。让大雁也有人的情感,因为这江南很暖和,北方关外这会儿估计还满是“风雪”,有冷暖的对比就有眷恋和依依不舍。

所以趁着这春光明媚,赶紧享受当下吧;已经逝去的,无法挽回,也不用太失望,毕竟下一个地方说不定桃花正朵朵盛开,等着惜花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