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理解考点梳理

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2、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依次写了渔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3、本文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其作用是:渲染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作铺垫,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做铺垫。

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源美好表现,作者的理想社会):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生活和平宁静,百姓安居乐业,怡然自乐,民风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争。

5、“黄发重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的图景: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的图景。

6、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从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人反对战争,桃花源内没有战争。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具言的是他在现实世界里的所见所闻和所遇。

8、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渔人所说的情况和桃源内的生活情况明显不同,差别很大,桃源外的世界非常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桃花源人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写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10、“诣太守,说如此”渔人可能说了:自“缘溪行”到“处处志之”,也就是由进入桃源到离开桃源的所有的经历和所见到的种种情况。

11、渔人离开桃花源,再也找不到: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不存在的,同时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

12、文中为什么写刘子骥:既表现桃花源的生活令人向往,有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为桃花源增添神秘色彩。

13.作者虚构桃花源的用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4、如何理解作者笔下的桃花源: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美好的,它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它是不存在的,在当时的社会,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15、作者用挑花源人的生治状况来反映自己的美好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详写桃花源中的见闻,开头和结尾只是增添传奇色彩,所以略写。

16、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界。豁然开朗:形容环境或心胸一下子变得开阔明朗;

17、比较阅读:如何发现,由狭窄到豁然开朗,源内生活情况,离开后能否找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