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

朗诵丨敬一丹讲解丨宋英杰配乐丨巫娜-韶华舞花间

清明·气清景明

作者/宋英杰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气,气清景明之意,正是鸟语花香的盛春时节。“言万物去故而从新,莫不鲜明之谓也。”“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之名,便表征了这一时节的天气是清新、明媚、和暖的。

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是: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新摘的榆钱

在我记忆中,特别喜欢的清明物候便是榆钱儿。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戏问花门酒家翁》唐·岑参

阳春时节,捋几串榆钱,鲜嫩、脆爽,又有淡淡的甜。捋榆钱,蒸榆钱饭,煮榆钱粥,拌榆钱馅儿,春天里的清鲜之食。

榆钱,音同“余钱”。榆钱在人们眼中,真是意好味佳之物。以榆钱为食,以榆枝为薪,“清明一日,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换新火,以取一年之利”。

阳春时节,人们以花叶为养。

《洛阳记》记载:“寒食日,妆万花舆,煮杨花粥。”

《遵生八笺》记录了青精饭的做法:“用杨桐叶,并细叶、冬青叶,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道家谓之青精干食饭。今俗以夹麦青草捣汁,和糯米作青粉团,乌桕叶染乌饭作糕,是此遗意。”

《法天生意》曰:“三月三日,采桃花浸酒饮之,除百病,益颜色。”

《万花谷》则有:“春尽,采松花和白糖或蜜作饼,不惟香味清甘,自有所益于人。”

有人说,季风气候掌控之地,诗歌在冬与夏的过渡季是最高产的。其实不只诗歌,气象谚语也如此,清明就是气象谚语最丰盛的时节。

有些谚语言说的是农事次第,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有的是描述气候特征,判断旱涝、冷暖的年景,以及与其他节气的呼应关系,例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时节,二十四节气起源地区雪初断,雨尚少。平时“杜甫很忙”,清明时“杜牧最忙”,人们最乐于引用他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来描述清明气象。不过,雨纷纷的清明,往往只属于江南。

《汉书》中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如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涨泮,众流盛长,故谓之桃花水。”桃花水下清明路,很多诗句都写到此时的多雨:“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十里春风睡眼中,小桃飘尽馀新绿。”

此时,恰是“正好时候”。古人说:“春梦暗随三月景。”想及唯美的情境,就会下意识地“脑补”阳春三月的景物。“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

早春二月是“二月柳争梅”,阳春三月是“三春桃照李”。桃花,几乎是文人笔下春天的“百搭”型物候,“春华之盛莫如桃”。

初春时,桃花与莺的组合:初春丽日莺欲娇,桃花流水没河桥。仲春时,桃与柳的组合: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暮春时,桃花与柳絮、杜鹃的组合: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又是春归。

公元年,正是在这个节日里,微醺的王羲之,写就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这种快然自足的状态,或许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天气相关。古人说,阳春时节,“宜懒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顺天时”。网友觉得这是“甚慰朕心”的一则古训,终于为自己的懒散,找到了古老的依据。

清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唯一的节气,既是节气,也是节日。说起它,就牵出了中国节气体系当中最大的一宗“兼并重组”。由于时间上较为接近,作为农事节气的清明,吞并了寒食节(清明前一二日)与上巳(sì)节(农历三月三),继承了寒食祭祖和上巳踏青的习俗,演化成为今日的清明节。

宋英杰:今日清明=古时“清明+寒食+上巳”

清明·花信

所谓花信风,就是某种花、某个方向的风,在某个时节应期而至,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花信风始于小寒,终于谷雨,涵盖了从隆冬到盛春的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一气分三候,每五天便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共二十四候。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人们在开放的众卉之中,遴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晋升”为物候指标。风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记载时光,于是岁月含香。

一候·桐花

梧桐是中国古老的树种,实用价值广泛。“清明之日桐始华”,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致,但同时盈虚有数、由盛转衰。

图自网络

《伤春》

元·方回

怅惜年光怨子规,

王孙见事一何迟。

等闲春过三分二,

凭仗桐花报与知。

二候·麦花

小麦的花排列为复穗状花序,通常称作麦穗。麦花开放的时间短暂,5-30分钟就凋谢,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寿命最短”之花。

《春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高田二麦接山青,

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鼓过清明。

01:14

三候·柳花

柳花,为落叶乔木柳树的花,色彩不鲜明,但具有蜜腺,借花蜜来引诱昆虫传布花粉。而春末漫天飞舞的柳絮,是柳的种子和种子上附生的茸毛,非柳花。

图自网络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配图丨除标注外皆出自视觉中国

清明·习俗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

分享清明心情

来源:央视新闻,配图丨除标注外皆出自视觉中国。

在看点这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