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癜风自愈方法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5124508.html
相比大多数有名的诗人,白居易的一生,基本算是官道顺遂了。为什么说是基本算是呢?
公元年,当时的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白居易的母亲是在看花的时候不慎坠井而死,在白居易越职上表之后,这件事就被有心人指了出来,用以诽谤他所作的赏花诗与关于井的诗,直指他这样行事有伤孝道,不配治郡,因而被贬谪为江州司马。而究其根由,还是他那些反应社会现实的讽喻诗。
在任江州司马期间,他曾作过这样两首诗,一长一短,心境变化清晰可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长篇《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是诗人贬至江州后的第二年所作。当中记叙的事情大致如下:
白居易送友人于湓浦口,在船中饮别之际,隐约听到弹奏琵琶的乐声,随后,他重新回灯添酒,诚意邀请了弹奏的歌女前来一叙。在一段妙如仙乐的琵琶曲后,歌女自言昔日年少多少风光,而今年老色衰,只得委嫁作“重利轻别离”的商人为妻,独守空船。
歌女身世可怜,白居易深有感触。他反观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中的窘迫现实,感到悲叹不已,由此作下一曲,命名《琵琶行》,并恳请歌女留下即时弹奏之。曲罢,众人心中悲切,以致落泪,要问座中泣下谁最多?非江州司马白居易莫属。
从《琵琶行》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当时正处人生低谷。萍水相逢的歌女自述身世,从而引发了他对自己现实生活的感慨。整首诗的基调,前一半极尽描写琵琶曲的悦耳动听,当属大喜;后一半则是发出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当属大悲。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从时间上看,是白居易在作《琵琶行》之后的一年里所作。
这是一首韵味十足的小诗。
首句简单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末夏初。四月里,人间所见的繁花已落尽。春天已经渐行渐远,无法挽留了。这里用了“人间”两字,似乎有些夸大的嫌疑,什么才算人间?其实,诗词讲究意境美,“人间”用在此,不但唯美,而且更是有它独特的妙意,再看下一句便了然了。
人间的春意已然离去了,可山寺里的桃花却才刚刚开放。这里的“山寺”恰好与上句的“人间”遥相呼应,是不是带给人一种朦胧的错觉,似乎这山寺并非是什么属于人间的地方,而是仙境?
诗人是个惜春恋春的人,奈何人间四月已至,春去夏来,繁花落尽成泥,徒让人生出对留春不住的埋怨与遗恨。
如今来到古寺,看到这繁盛的桃花,在枝头俏笑可人。这让诗人以为早就离去的春天,原来竟不知何时辗转来到了此处呀!
诗中未曾明说诗人的心境,可我们细细品读,分明能够感知诗人当时看到满寺桃花盛开时的欢欣!这同时也是一种柳暗花明的惊喜!
这首诗所作的时间,正是在诗人的江州之任,而江州之任,实为诗人政治生涯中的分水岭。这样一首纪录出游的小诗,事实上,也是暗喻了诗人的政治观与人生观。春色无处不在,暂时的人生失意又如何?只要我们足够坚持,足够认真寻找,或许哪一天,就能再度收获一份惊喜!
与《琵琶行》相较,这首《大林寺桃花》实在短小,当中诗人的心境却是有些微妙的相似。
《琵琶行》送友人本有离愁在心,却意外有了如听仙乐的惊喜,接着因歌女的可怜身世触动心弦,诗人心境一转,变得悲切万分。
《大林寺桃花》诗人原本以为留春不住,心中不免遗憾,没想到大林寺一游,却意外“留”住了春。这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天大的惊喜。
两首诗各有妙处,你更喜欢哪一首呢?欢迎留言评论区。
手打原创文章,欢迎点赞评论与推荐!欢迎转发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读史品诗,趣味生活,有你有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