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人与

“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这是近人胡某一篇开篇惊艳。但是桃花难画,是要画得它近,这是初衣胜雪的惊艳。桃花在我国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考古发现中,商代的遗址,就发掘出完整的两枚桃核和6枚桃仁,经过考古鉴定,它和今天的桃树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可以确证的桃树栽培,直追商朝以及更久远。这种广泛种植的桃树,其经济价值,易于栽培,桃果桃木的广泛使用,贯穿了中国的农业文明,巫祝,医学,以及人文历史。桃木自古作为驱除鬼魅,镇宅宁家的宗教用具,在古代农村宅基地和院子的四周,定上桃花木,或者种上桃花树,是一种保佑平安的做法。而在漫长的农业文明里,有田园山川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桃花盛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可不是溜之大吉,说的是桃花树,静静地开在家园水边,花朵繁茂艳丽,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家园之感。那么自有吟咏开始起,桃花是被歌咏最多的对象,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刚才所说的《诗经》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就是几千年前先民们对桃花的最好的歌颂。而另外的一首《园有桃》,这更为朴素,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的园中有桃花呀,可是没有人看到。说的是一种怀才不遇。人们对桃花的尊重,从诗歌里就可以反映出来。这种尊重带有对母亲的崇拜,对家园的热爱。桃花是在唐宋以后,渐渐的成为年轻女性的代名词,但是也是清新的。唐朝崔护有一首著名的写桃花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今何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第一次将美女和桃花并咏,清新悱恻。关于桃花,朴素清新的田园风和香艳的妇女描写在唐宋以后开始并行,形成了如今对桃花的两极审美。一方面写桃花的诗多半和田园在一起,另一方面形容妇女美色的,多半以桃花比喻。一方面“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有无数这样清新田园风气的吟咏桃花。但另外一方面,“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这样直近闺阁的诗词,一方面说明桃花桃树已经从经济价值转向审美价值,但同时也是对女性的轻薄。那么从女性的角度,最能解读人与桃花关系的,是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吟咏的《桃花行》,他通过一个闺阁清新少女的眼和心,将桃花和清新的少女心情相融合,是真正做到了,自然与人的情境相通。“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这是将庭院内审美的桃花树,和少女的晨妆融合一起,这是最近距离的描写桃花,且又不流于庸俗的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但是由于小说中林黛玉抑郁缠绵,这样清新美好的开头,虽然结尾没有流于一种庸俗艳丽,但是却离开了诗经桃花一脉相承的健康蓬勃的生气,着力描写桃花落后的凄凉。但是从诗中的某些句子,人与桃花隔不远,是难得的将桃花描写得如此之静之近的佳句。仿佛可以闻见三月天里桃花的芬芳。而迥别于其他诗句中远距离的审美。而唐寅的桃花庵,则是借古代刘郎种树,抒发自己爱好田园,恣意挥洒的洒脱志向,满纸烟霞气韵流畅,其实那无边的桃花树只是给他做了背景。所以最好描写桃花的诗,胜雪仍旧推崇的是曹雪芹的桃花行,而中间的金句,就是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初衣胜雪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首发百家号文史领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