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位于湖南常德沅江北岸的桃源县,它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地方。东晋永和九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称帝后,曾遣谢灵运、王坦之等人到桃源去寻访仙道,但找不到桃花源。南朝刘宋大明八年陶渊明隐居后,武陵太守刘义恭在“口无隐情”的情况下,遂将武陵郡所辖之地划为桃源,以“桃花源”为代称。这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虽历经数朝而没有实现,但陶渊明的理想却像一粒种子一样深深地种在了人们的心里。公元年春,刘义恭奉晋恭帝司马德宗之命到武陵郡去征集兵力抗晋时,曾派人前往桃花源侦察。不久后回来报告说:“桃花源中人尽皆无知无识。”因此他认为陶渊明所说的“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桃花源是一种艺术虚构出来的理想境界。从陶渊明时代到今天,这个世界上始终存在着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在“世外桃源”中的理想世界。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追寻、理解并追求这样一个理想世界呢?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桃花源——历史与现实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桃源梦为线索,从晋朝的一位渔人开始,到刘宋的一位太守为止,讲述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物和事情。这些内容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物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了解。但无论从文章还是从历史,都不能让我们产生一个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历史上关于桃花源的记载只有《桃花源记》,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它仅仅是一种艺术上的虚构,是对现实生活中“乌托邦”生活的一种艺术想象。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我们的语言去再现当时社会和人物的状态。同时我们还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