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型原来是北方人的

怎样防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817/6466855.html

文/念田

在中国文学史上,东晋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可谓是千古不朽的名文。《桃花源记》讲述了一个武陵捕鱼人,一次偶然迷路,却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文章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处在桃花林中,与世无争,人人安居乐业,一派和美,仿佛是被历史遗忘的仙境。这样的世外桃源成为了众多类型的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一直被世人传唱。

以桃花源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有陶渊明写的“桃花源”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二十世纪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大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经过研究,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桃花源记旁证》,提出了一个大胆又有趣的猜想,那就是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并非幻想,而是有着真实的历史原型和背景的。

陈寅恪《lt;桃花源记gt;旁证》

陈老认为,《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桃花源”是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坞堡生活的真实写照。所谓的“坞”,相当于中世纪欧洲的城堡,面积较小、自成一体、自给自足,可在不断的战乱中得以保全。坞和城原本都是军事堡垒,但城发展起来后更重商业交通,故而处于交通中心,城市面积也较大。而坞堡是在战乱中逐渐出现的,其基本功能就是躲避、防御战乱和寇盗,故而坞堡的特点是体小人少、自给自足。

在五胡乱华,政权林立、交战不息,政治秩序彻底崩溃的时代,原本发达的北方地区城市荒芜,人口稀少。幸存下来的人以宗族和乡党为单位,聚居于田野山林之中,战乱时据堡自守,无战时则务农自给,这就是《桃花源记》反映的社会历史原型。

陈寅恪先生像

陈寅恪先生在文章中推测,“桃花源”是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坞堡生活的真实写照。真实的桃花源并不在南方的武陵,而应该在北方的弘农或上洛一代。桃花源中人民所躲避的秦朝,不是汉朝之前的秦朝,而是十六国之一、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文章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则是作者的文字游戏。

陈寅恪先生认为,处于南方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所以能还原北方人民的真实生活,有赖于真实的见闻。东晋义熙十三年春夏之间,东晋大将刘裕率军北伐、西进,入关灭后秦。而戴祚(字延之)从军出征,著有《西征记》两卷。陶渊明本来就和这次征伐中的一些将领有交情,还有诗词唱和流传至今。他从这些将领口中直接或间接得知相关情况完全可能。

在戴祚的著作中有大量描写中原地区坞壁的内容,尤其是有关于桃林和桃源的记载。将其与《桃花源记》相比较,在地理、事迹和时间上都是符合的。尤其是文章中说“落英缤纷”,正好对上了戴祚等人入山的时间,那就是四月份。山地高寒,节候较晚,四月正是落英缤纷的时节。

总而言之,陈寅恪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推测,那就是《桃花源记》纪实的部分,是以陶渊明听说的东晋北伐将领在北方的真实见闻为依据的。而其中寓言的部分,则寄托了陶渊明个人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

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