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芸裳:
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
《琵琶行》是家喻户晓的名篇,那句“江州司马青衫湿”大家更是耳熟能详。
白居易缘何被贬九江,一个大男人又为何委屈得哭湿青衫?
说实话,这次贬官,白居易确实冤枉得很。
这还要从武元衡被刺说起。
公元年,唐王朝第十二个皇帝,唐宪宗李纯即位。
这是一位奋发有为的皇帝,他把建立伟业的太宗和玄宗作为榜样,上台之后就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且也打算对制约朝廷的藩镇出手。
李纯的政策得到宰相武元衡和大臣裴度等人的支持。
但是,就当是朝廷的实力来讲,是无法与各地藩镇相抗衡的。
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秘不发丧,并且伪造表文,请求留后,这遭到了朝廷的反对。
向来轻视朝廷的吴元济起兵叛乱,唐宪宗发兵讨伐,两家就这样打了起来。而与吴元济勾结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却出面为吴说情。
年轻气盛的唐宪宗自然也没有给李师道面子。
正所谓唇亡齿寒,李师道为平卢淄青节度使,官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割据十二州,炙手可热。淮西被镇压后,也许,朝廷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李师道。
元和十年六月三日,天还未亮,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骑着马去上朝,刚走出自己所居住的靖安坊东门,就从街道上冒出几个黑影,随从提的灯笼瞬间被射灭,武元衡被掳去,被人发现后已经没有了头颅。
同时上朝的武元衡的副手,裴度也遭到了行刺。裴度比武元衡小七岁,反应机敏很多。刺客向裴度连刺三剑,第一剑砍断了裴度的靴带,第二剑击中背部,划伤内衣,慌乱中裴度跌下马来,刺客追击,裴度跌入路边的水沟。
第三剑,是致命一击。昏暗中,刺客以为裴度已死,罢手离去。谁知,被砍伤的是裴度的随从王义,王义誓死护主,失去右手,身负重伤,而裴度也捡回一条性命。
此事一出,朝野震惊。当朝宰相在上朝的路上,堂堂天子脚下,被人割去头颅,这还得了!
当时身居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脑子一热,马上给皇帝上了一个折子,要求惩治元凶,以正朝廷法纪。
谁不知道是李师道干的,普天之下,除了他有这个胆,还能有谁,敢在京城行刺?
只是,当时朝廷的力量,还不足以与之抗衡。
白居易自然也被人抓住小辫子,一个太子署的小官,不去匡正太子的得失,却对朝廷大事指手画脚。就这样,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
一腔报国热忱,却落得一个贬官流放的下场,任谁不伤心呢。难怪白居易听到琵琶女的凄惨身世时,同病相怜,会“江州司马青衫湿”。
李师道以为,武元衡被刺,已经给了朝廷足够的颜色,再没有人敢说削藩的事情了。
谁知道,大难不死的裴度,接替了宰相之职,继续削藩,与李师道势不两立。
白居易在江州的四年,也是朝廷风云变幻的四年。
裴度掌权了,在唐宪宗的支持下,大举对吴元济用兵。
唐宪宗任命素有谋略的李愬为唐邓节度使,参与讨伐吴元济的淮西叛乱。
元和十二年,李愬攻克靑喜城。之后,李愬收服李佑,大雪之日,夜袭蔡州,一举攻克蔡州,平定淮西叛乱,生擒吴元济。李愬也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上柱国,封凉国公。
淮西治乱平定后,李师道自感形势不妙。
元和十三年,李师道请求献出沂州、密州和海州三州,并以长子入长安为质。但是,不久,李师道就发动叛乱。
唐宪宗任命李愬为武宁节度使,诏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出兵平叛。
大兵压境之下,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被部将刘悟所杀。
老子说:福兮,货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白居易被贬九江,虽然官职卑微,却远离纷争,倒也落得安宁自在。
在九江期间,白居易常到庐山。我们非常熟悉的那首《大林寺桃花》就是这个时期写的。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
四月份,平地上百花凋尽。而高山上的桃花,则刚刚盛开。我经常为春天的离去而恼恨惋惜,却不知道,春色在这里正好。
也许白居易并不知道海拔每升高百米,气温下降0.6℃的地理知识。但是这首诗中包含的哲理,却历来为人称道。
人生海海,忙忙碌碌,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真理,我们常常苦苦寻觅。
不知有多少时候,我们陷入困厄。我们不懂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不懂有些东西,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最终还是没有得到。
我们更不懂,在日复一日的年华流逝中,忙忙碌碌的我们,到底收获到了什么。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也许,当我们换一种思维,换一种生活方式,才会豁然开朗。
如果,你累了,乏了,迷茫了。
趁着春光正好,如不出去走走,也许,心情就好了呢。
创作不易,您的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