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药物涂抹 http://m.39.net/disease/a_6160465.html
文学与建筑的意象特征有相似性,如“门”是建筑一部分,起关闭隔离的功用,在中国古代闺怨诗中“门”的意象也多为古代女子封闭固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苦寂幽暗生活的写照;“亭”是中国传统建筑,供行人休息纳凉或观景用,其建筑功用起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而唐诗宋词中“亭”也多有路边友人践行和话别的伤感意象,“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再如“桥”嫁接两地,文学意象中的“桥”也连通男女爱情,成就美好愿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文学作品中,文学与建筑相通,文学以建筑为题,塑造空间意象,孵化楼阁、宫廷、西厢、桃花源、城堡等文学母题。如中国抒发文人意志、表达政治抱负和爱国豪情的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滕王阁,古人畅古怀今,文学情怀和建筑意象互为映射,文以楼名,楼以文传;再有限制自由、禁锢女性的古代宫廷;代表男女相思和幽会的西厢;西方寓意神与人世相连的神殿。
象征伟大与光明的教堂;强大又固守的城堡等,这些意象反复出现于历代作品中,不断推动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如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散文《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通过捕鱼人沿水路,由外而内的空间转移描绘出一个美好宁静的世外仙境,虚实结合,表现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园林的兴起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也成了理想田园和乌托邦的代名词,影响着后世文学的意象塑造,如唐王维《桃源行诗》中的桃花仙源、宋辛弃疾《水龙吟》中的“桃源路”、宋吴芾《和陶桃花源》中的“桃花源”等,还有曹雪芹《红楼梦》中营造的“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也可以看到桃花源的影子,少男少女们游戏其中,诗词唱和,不为尘世所扰,正是作者理想的人间净土。
“桃花源”的空间书写还推动着后世建筑设计的发展,如中国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华裔贝聿铭,其代表建筑如香港的中银大厦和日本的美秀美术馆都受了“桃花源”的启发,而现代社会中园林设计和自然风景区营建等也是如此,从桃花意境中吸取营养,打造远离尘嚣,舒适休闲的放松之所。曹雪芹在中国传统院落的空间书写中还展现了建筑意象的不同功用,叙述了正房、书房、厢房的不同地位;前院、穿堂、后罩房的不同功能。
门、窗、桥、回廊等建筑构件的不同用途,如外男不能进入的垂花门;元妃省亲、秦可卿丧葬等全族出动的大事件中才打开的贾府大门;再如有着皇帝御赐匾额,富丽庄严,代表着贾政家主地位的荣禧堂。红楼空间叙事中,建筑功用与文学特色交织于一体,如翠烟桥、蜂腰桥、沁芳亭、滴翠亭等园林设置在展现将两地相连、供人乘凉小聚等功用的同时巧妙的把小红与贾芸的爱情搭建,两人在亭桥中相遇相识相爱,构思独特,引人入胜,文学趣味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