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会得 http://m.39.net/pf/a_6559327.html《桃花源记》经典题训练
《桃花源记》(40分)
(15分)
2.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用原文回答)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4.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B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
A.文中“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文中“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7.D(2分)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2分)A(古义;B交错相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8.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①肆:尽力。②靡(mǐ):没有。③暧(ài):隐蔽。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8.C(3分)
(15分)
10.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
10.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
11.“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11.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15.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
15.答案:A评分:本题2分。
1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18.(2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二)(19~22小题,共l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异:(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3)颖脱不羁羁:(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辍:
20.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21.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9.(1)对感到诧异(2)类(3)束缚,拘束(4)停止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1.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
2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4分)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2分)
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5.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2分)
1.(2分)B
2.(2分)具宜求禁
3.(2分)D
4.(6分)⑴(3分)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⑵(3分)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⑶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那人听后,变了神色。
5.(2分)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