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行天下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009/14023074580.shtml

这里是百期经典文化传播系列《诗行天下》,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这是北宋诗人苏轼十分有名的一首哲理诗,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并非单纯直露的说理,而是将哲理全部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中。

当你横着去看庐山时,只见崇山峻岭郁郁葱葱绵延不绝;当你侧着去看庐山时,则峰峦起伏,

奇山突起,耸入云端。而无论从远处还是近处看,所看到的山色与气势又各不相同。

诗人由此生出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呀。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进一步延伸出来,它其实也是启迪人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身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难免有一定片面性。只有摆脱一己的狭隘,超越狭小的范围,才能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苏轼以哲人的眼光歌咏庐山,在以隽永的哲理启迪我们的心智的同时,也激发起了人们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景伟观的深深好奇。

而庐山,也真正当得起“匡庐奇秀甲天下”这七个字。

庐山,古称南障山,又称匡山、匡庐、牯岭、梨山等,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南,是一座集文化、宗教、政治于一体的名山。

关于庐山的渊源,最为后人信服的一种来自《豫章旧志》中记载:

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均崇拜道教。一日,匡俗与吴仙道人同游庐山,被庐山凉爽的气候、绚丽的风光所迷恋,便在山上筑庐升烟,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后匡俗成仙升天,人去庐空,众弟子睹庐生悲,情切哭之,为纪念先师,故称此山为庐山。

庐山有名字的山峰约有峰,其中以五老峰最为著名。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雄奇俊秀,因远远望去,似五位慈祥端坐老者,栩栩如生,人们于是把这五座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李白就曾写下“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紫霞真人也有“五老离天不盈尺,俯窥人间烟云重”。

除了五老峰,南、北香炉峰,也是为人熟知的景点,尤其是南香炉峰,因着李白一首《望庐山瀑布》,举世闻名。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位于庐山西北处,形状尖圆,像一座香炉。当瀑布飞泻,水汽蒸腾而上,在丽日的照耀下,就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长河悬挂山前。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烟雾缭绕,万马奔腾,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北香炉峰,则有江州司马白居易在此寄居,建造草堂,还写下了著名的《庐山草堂记》,推崇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白居易在庐山留下的另一首千古绝唱名叫《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约在元和十二年(),诗人来到庐山大林峰上的大林寺。此时已是孟夏,芳菲都已落尽。然而让诗人惊喜的是,在这深山古寺中,竟邂逅了刚刚盛开的大片桃花。

诗人原本因着惜春、恋春,而对春的归去生出怨恨,然而当他看到这深山中的桃花仙境,才知是自己错怪了春天,春天从未归去,它只是偷偷躲到这块地方罢了。

李白、白居易这两位诗坛大家都同庐山结下了深深的缘分,而这种缘分细究起来,其实都同一位诗人有关,那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其清淡自然的隐逸生活和田园诗歌,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文化大师。他所构筑的“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乌托邦桃花源,更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一片理想净土。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桃花源的原型,正是位于庐山的康王谷。

这里有着被茶圣陆羽赞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书法家王羲之曾在庐山九年,在玉帘泉下筑庐三间,潜行书法,日日与瀑布、松涛、鸟鸣、幽芳相伴。

后来许是有些寂寞了,他买来了一群鹅,放养在玉帘泉下的水潭里,欣赏白鹅展翅的种种姿态,并从中悟得书法真谛,写下了流芳千古的“鵞”字。

庐山山上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孕育了奔腾不息的瀑布名泉,而湿润的空气,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庐山云雾。

“乍雨乍云出清波,山雨山烟浓复浓”,千百年来,庐山云雾以其波涛翻腾、变化莫测,令无数文人为之痴倒。

置身此间云雾茫茫,也许当真会生出一种空灵缥缈的境界,恍惚之间,不知今夕何夕。

作为一座文化名山,庐山集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一体。东林寺、归宗寺的钟声清幽寂远;简寂观里的道德经书墨香氤氲,而白鹿洞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时至今日依旧响彻不绝。

据《庐山志》记载,白鹿洞原为唐代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在这里读书时,驯养了一只白鹿,这只白鹿非常聪明,通晓人性,与李渤总是形影不离,当地人便都称李渤为白鹿先生,而他读书之处便被称为白鹿洞。

五代南康升元六年间,有学者在这里开洞讲学,规模越来越大,一度被称为“庐山国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书院被毁,从此人去楼空,无限荒凉。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不忍心书院就此荒败,于是重修白鹿洞书院,还亲自担任洞主招生授课。

白鹿洞书院从此成为四大书院之一,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规而今依然为人遵行,朱熹也由此成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

清晨那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漫山遍野的苍松翠竹,春日里的映山红、山茶与桃花,夏日东林寺里竞相绽放的莲花,秋日里的满山红叶,丹桂飘香;冬日里的腊梅傲霜,雾凇沆砀......千峰叠翠,云蒸霞蔚,登临庐山之上,一一俯瞰人间烟火,明月清风依旧。

往期精彩

诗行天下|九华山: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他一生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一首写梅的诗,至今无人超越

每天一首古诗词|李重元: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