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柳树一株桃白堤上只见柳枝随风飘舞,不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最出名的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与“诗王”之美誉。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九品官宦家庭,父亲是徐州彭城县的县令。后来由于战乱纷扰,加上父亲因功升迁,白居易随家在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从小读书白了头,可见他读书之勤奋、刻苦。据《与元九书》中记载:“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白居易十六岁就写出让后人,诵读了千余年的名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堤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考取进士,进入仕官生活,先后担任过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跟苏东坡一样也因多嘴,频繁上书,直言政事,以诗讽谕时政、官僚达人。宰相遇刺身亡,白居易上书严查,被认为越职言事;母亲看花坠井而逝,白居易却题写有关赏花的新诗,被认为有害名教。白居易因此被贬江州,出任司马,后又被调任忠州任刺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因唐宪宗逝世,唐穆宗把白居易招回京城,任五品朝散大夫。因当时朝政混乱,白居易郁郁不得志,所以上书朝廷,要求外放任职。元和十七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被恩准,任命杭州刺史。同年10月,白居易来到杭州。

杭州百姓送惜别白居易群雕

白居易到了杭州之后,见西湖淤泥堵塞,使湖水逐渐干涸。农田干旱,无水灌溉,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的渔耕生活。于是白居易令人修堤,蓄积雨水,以利农田灌溉。不过此堤非彼堤,它是修建在钱塘门外(今六公园附近),称作“白公堤”。白居易修建此堤,是为了杭城百姓的农耕生存。一条堤坝把西湖分成上下两个,上湖蓄水,下湖灌田。一篇《钱唐湖石记》还不忘告诫后人,如何合理使用水利,是一项真正解决百姓生存的民生工程。白居易不但筑堤,还疏浚、修复了杭城原有的六口古井,解决了百姓的饮水问题。离任前又把自己的一笔官俸,留给杭城百姓用作治理杭州的备用资金。可见白居易为了杭城百姓所付出的心血与辛劳,所以杭城百姓才会留念爱民如子的清官白居易。

白堤头上的断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就是现今的白堤,从白居易所作的诗中可以明确,白堤在白居易出生之前早就有之,并非是白居易当年所建。只是杭城百姓为了感恩白居易对杭州所做的贡献,加上白居易之前所建的那条堤坝,已在岁月的变迁中无了踪影。所以杭城百姓就把“白沙堤”称之为白堤,以怀念白居易一心为民的拳拳之恩情。白堤横亘于秀丽西湖的东西向,像女人腰带似地把西湖分隔成里外二个湖面。白堤全长一公里,是连接北山路与孤山的通道。开始于北山路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过锦带桥,止于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

断桥

断桥位于白堤的东端,南宋时又称“宝祐桥”,桥旁还有临湖观荷的水榭和“断桥残雪”的碑亭,并且与宝石山上的保俶塔隔湖相望。山、塔、湖、亭、桥、人与白堤上的桃树、柳树,绘制出了一幅景色宜人的风景画。特别是冬天雪后,断桥上银装素裹,游人如织,因而有了“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的美誉。说起断桥还有一段“白娘子与许仙”情意缠绵、曲折多难的美丽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修炼千年的蛇精,化身美丽的女子白素贞,在断桥之上与许仙相遇,俩人一见倾心。哪知好事多磨,许仙在法海和尚的蛊惑下,被骗至金山寺软禁。白娘子为救许仙施法水漫金山寺,生灵涂炭,害死了许多无辜百姓,触犯天条,最后被法海和尚镇压在雷峰塔下。

断桥夜景

断桥其名历来有很多传说:其一,很早以前西湖与湖岸相连只是一座破小木桥,桥板游人要去孤山玩,非常不方便。一天,木桥边段氏夫妇开的酒铺,来了一位身无分文的白发老人。段氏夫妇见老人可怜,烧鱼、打酒热情留他住了一宿。老人临走赠予段氏夫妇三粒酒药,段氏夫妇用三粒酒药酿出美酒,从此段家猩红酒闻名杭城,顾客天天盈门。段氏夫妇发了财,拆茅屋,盖酒楼,为了报答白发老人,就造了一座青石拱桥。人们感激段氏夫妇,就把此桥叫作段家桥。因‘段’和‘断’同音,叫着叫着,后来就叫成断桥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因孤山之路到此而断,于是多情的诗人拟出了这个桥名。但我更愿意相信前者,至少能给断桥增添很多有意义的内涵。

白堤上人头攒动

走下断桥只见一条柏油路面的长堤通向前方,两旁的柳树、桃树错落有致,穿插排列,真的是一株柳树一株桃。路边的是垂柳,湖边的是桃树,只见柳枝随风飘舞,单单不见桃花迎风盛开。因为现在已是七月的夏季,骄阳下肯定没了三月桃花开的艳红。走在堤上回望远处湖岸的风景,临城的一面是高楼大厦林立的喧闹,临山的一面则是山峦叠翠的幽静。处在这一闹一静之中,如明珠般美艳惊人的西子湖,一边展示着她那风月无边的轻歌曼舞,一边散发出楚楚动人的款款深情迷恋众人。陶醉其中的我,猛然记起与友人的赌约,猜一猜白堤上的柳树到底有几棵?桃树又有几棵?

白堤上随风飘动的柳树

只好回过头来,从断桥脚下开始数起堤上的柳树、桃树来,一棵二棵三四棵,五棵六棵七八棵。数着数着就乱了,看来还是脑子不够用,只能选择数一种树。柳树在风中飞舞,煞是好看,桃树因没了花朵艳丽的招摇,而花容失色,下意识选了柳树来数。湖光山色,草地郁郁,观着如画般的风景,一路向前。心中默数着路边柳树,不自不觉走到了锦带桥。锦带桥始建于南宋,原名“涵碧桥”,明万历年间重构为木桥,清康熙年间为方便船只往来,又改为单孔石桥。锦带桥虽几经改建,但风采愈发出众。赶紧记一下柳树,否则将前功尽弃,断桥与锦带桥之间,种有柳树八十三棵。

锦带桥

踏上锦带桥头,只见远处一片六月荷花盛开,湖光碧水,加上点点粉色荷花摇曳在碧绿的莲叶之间,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见桃花红,但闻荷花香,白堤之上依然有吸引我们的美丽风景。闻着湖中荷花的芬芳,记着湖岸柳树的棵数,一路来到白堤的末端“平湖秋月”。平湖秋月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那时就是西湖十景之三,到了元代又以“西湖夜月”之名,被列入钱塘十景。每当秋高气爽,西湖如镜的水面,就会显影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呈现出“一色湖光万顷秋”的意境,故名“平湖秋月”。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时,赐予御碑,才将“平湖秋月”定址于白堤西端,面对外西湖,背靠孤山南。

平湖秋月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平湖秋月早在唐朝就建有“望湖亭”,南宋时又建“望月亭”。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修复白堤时,又对望湖亭重新修缮。《西湖梦寻》曾记载:“孙东瀛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筵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改作龙王堂,旁缀数楹,咽塞离披,旧景尽失。”如今的平湖秋月经过逐年的扩建,已形成一个狭长的沿湖园林公园,有“平湖秋月”御碑亭,望湖楼、月波亭等建筑组成,并点缀假山叠石,以九曲小桥相连。虽然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中最小的一景,但它面湖开阔,有亭台楼阁、湖上露台,是赏月、品茗、休闲的最佳去处。

平湖秋月的湖上露台

桃红柳绿,一株柳树一株桃的白堤,一共有一百三十六棵柳树,其中断桥与锦带桥之间是八十三棵,锦带桥与平湖秋月之间有五十三棵。白堤桃红柳绿,苏堤六桥烟柳,西湖两条有名的湖堤都与古代著名的诗人有关。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东坡)都曾经担任过杭州的父母官,都对西湖的美景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杭城的百姓不但记住了他们美丽的诗篇,更记住他们为杭州城的建设,特别是对秀丽西子湖的保护所付出的心血。杭州百姓用“白堤”、“苏堤”来命名西湖的两条湖堤,目的就是要让杭州的后代子孙们,牢记(唐代)白居易、(北宋)苏东坡这两名伟大的诗人。

注:这可能跟园林局2018年统计的数据“白堤有柳树146棵,桃树144棵”有出入,主要是已死去,或被台风刮倒的柳树,没及时补种的缘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