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情怀桃,即仙桃寿桃桃花桃花运

古人的植物情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近一半的诗篇都是用植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怀的,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这些植物也就被赋予了许多中华文化独有的寓意,比如桃,即仙桃、寿桃、桃花、桃花运等,有着生育、吉祥、长寿、春天、爱情等民俗象征意义。

红豆,代表相思。源自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为什么代表相思呢?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张望远方,思念边塞的爱人,就泪于树下。日子久了,小女子泪水也流干了,滴入地上的泪珠便成了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生根发芽化,长成大树,大树就结出了红红的小果子,比红豆还要鲜艳,人们就称之为相思豆。

王维的“相思豆”不简单。《相思》一诗在清代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中,指出诗题《相思》在吴兴凌氏刻本中原题为《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玄宗朝最著名的乐工,玄宗眼里的红人。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民间,曾唱过《相思》。《西溪丛语》中有一则笔记,说李龟年在湘中的一次筵席上唱起王维的这首《相思》诗,举座之人遥望玄宗所在的蜀中,面色惨然。李龟年唱罢此诗后,顿时气绝倒地,四天后才苏醒过来。笔记小说不可信,但王维的“相思豆”威力还是有的。

竹,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心中圣物,“人生贵有胸中竹”己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年前,《民歌》弹歌就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竹子情怀,被文人雅士玩出境界是在魏晋时代,阮籍、嵇康等七人,经常聚集竹下,肆意畅饮,被称之为“竹林七贤”。唐代天宝年间,孔巢父、李白等六人,在竹溪结社,流连诗酒,被称之为“竹溪六逸”。竹虚心而有节,竹飘逸而自然,竹的风采即是高尚、脱俗的人格化身。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又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最后直接升级到“竹夫人”:“留我同行木上,赠君无语竹夫人。”南宋陆游也诗曰:“瓶竭重招曲道士,床头新聘竹夫人。”

在传统文化中,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在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桃蕴含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生育、吉祥、长寿的民俗象征意义。《山海经》里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渭河。渭河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桃是神仙吃的果实,也称“仙桃”、“寿桃”,王母娘娘做寿特设蟠桃盛会招待群仙。不但桃有仙缘,连桃木都有神灵,而且她在民间的威望比桃还大。早在先秦时代的古籍中,就有桃木能避邪的记载,一切妖魔鬼怪见了都逃之夭夭。

桃树最讨人喜爱的,还是陶渊明发现那片桃园,是老人皆宜,不分贵贱贫富,无忧无虑的理想天堂。陶老先生在《桃花源记》中写道:“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再一个就是“桃花运”了,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走桃花运的,无论男女都盼在爱情方面的运气能够吉星高照,选对自己的意中人。

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是桃的故乡,无论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是民俗里以种桃树、写桃符求平安,无不为桃赋予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桃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为:吃桃、种桃、敬桃、写桃、画桃,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文/蔡驷读历史图/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