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桃花 >> 桃花种类 >> 清风送爽五桂飘香

清风送爽五桂飘香

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看变□杨素宏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这首歌虽然是一首老歌,但此时在我的脑海里,却是那么清新,也非常符合我当时的心境。闻到桂花香,便想起前不久刚去过的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五桂村。这五桂村在别人眼里或许很普通,但在我心里,因为某种“缘”而成了我挥之不去的一个“打卡点”。   我在编辑《四川散文》杂志稿件时,收到一篇作品,题目叫《一诗道尽故土春秋乡愁》,作者姓廖。呵呵,这是不是过去当记者的那位呢?于是,我拨通了他的电话。那头接电话的果然是熟悉的声音。他告诉我,他现在已经回到村里任村党总支书记了,欢迎我有时间到村里去看看,感受一下乡村的新面貌和现代乡村的新变化。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他的老家叫作五桂村。   一个春日的下午,我如约而至五桂村。果然如他电话中所言,五桂村给我的感觉,就如一幅清新的油画。在村西边的一幢房屋的墙面上,有一幅简笔画,画幅边上题有一首诗:“声声时鸟不留停,过柳穿梅正好听。风絮欲飞随荡漾,江花未插莫飘零……”诗旁题款处写有作者简介:李茂昭,字素山,金水县鹤鸣乡红豆村三州山(今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五桂村袁家湾)人,年生,工诗,著有《红豆村诗集》……上述诗句,为李茂昭所作《红豆村春秋十二咏》中的摘句。   没想到,这五桂村的文化内涵竟然如此丰富。行至五桂村龙泉山脉袁家湾右侧的山坳平台风口处,一座刚建好还散发着油漆味的无名亭映入眼帘。我问廖书记,此亭建于此地甚好,可有亭名了?他回答“还没有”。于是,我想起了宋朝一位来自浙江衢州的铁面御史赵,赵当年曾是与包拯齐名的清官,是历史上治蜀兴川的四大名臣之一。他来到青白江,立下“简装入川、清白治蜀”的誓言,他站在青白江边,对江水自誓清白:“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   想到这,我便问身旁的几位作家:“吾等立于亭中沐浴春风,举目远眺时,有何感受焉?”大家异口同声:清风徐来,优哉游哉。一身干净,清白自在!   “那就叫它‘清风亭’如何?”我又问。   “好!好!好!”大家连声几个好。后来,川籍书法家徐炜将“清风亭”三字书写出来刻挂于清风亭上。   春去秋来,瓜果满枝。我与廖书记于五桂村再次相见。我跟他商量起了关于邀请我老家贵州省黔东南州口寨村“两委”组织几位贫困户代表来五桂村参观取经,学习五桂村抓基层党建、村(社区)治理、发展果林产业经济的事。   穿行于果林间,但看黄澄澄的椪柑压得树枝弯了腰,以至于村民们不得不用木棍搭起支架将果枝撑住。那墨绿的枝叶和橙黄的果儿在微风吹动下摇摆出迷人的舞姿,我恨不得摘下来大快朵颐。   我把视频和照片发回老家,村主任啧啧赞叹:“五桂村咋搞得这么好啊?这果子要是我们村也种上几百亩,就可以让群众增加不少收入呐!”我说是呀,这只是秋冬收获的果子呢,五桂村可是一年四季都有花果收成呐。春天看油菜花、桃花、李花,春末夏初摘樱桃、赏荷花,盛夏时节吃李子,秋冬橘类粉墨登场。四季交替着给老百姓的腰包输送钞票。我们口寨村得努力赶上才行啊。我期待着村上的父老乡亲来五桂村考察参观,更期待着老家的父老乡亲早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廖书记告诉我:“年6月,五桂村党总支已经升格为村党委了。村里除了抓生产发展集体经济,我们也打文化牌、法治牌。”   清风送爽,五桂村桂花的香味又一阵随风飘来,抬眼望去,那一丛丛金桂正吐露芬芳呢。是啊,当年李茂昭写下的诗句“随时骑游穿新绿,无数香车撵破青……”不正是今日五桂村的写照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