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何以南阳刘子骥病终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讲述武陵渔人误入世外桃源的故事,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不满。该文结尾说: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何以要以南阳刘子骥病终作为结尾呢?深入分析就能发现其高明之处!

一、先看创作背景

《桃花源记》创作之时,作者陶渊明对当时刘裕政权非常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二、解读《桃花源记》以刘子骥病终结尾的四大用意

用意之一:作者暗示泄露天机,将遭报应因为《桃花源记》是虚构的,在现实当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了圆谎“,作者在文中写了里面的人的话:”不足为外人道也“。而南阳刘子骥欣然前往,最后回来就病逝了,似乎与此事有关,作者暗示泄露天机,将遭报应,这是作者的时代局限性所决定的。

用意之二:断了后人去探寻迷津的可能作者明白这是虚构的故事,只是作者心中的“桃花源”,现实中并没有这样的“水云间”,为了不让后人再耗费精力去探寻迷津,通过“太守遣人往”和“刘子骥病逝”来说明,现实中是找不到所谓的世外桃源的,不必要做无谓的牺牲。

用意之三:留下悬念,增添神秘色彩,让人读了更觉意味无穷作者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读者自然都很向往,都想揭开谜底,一睹究竟。但是作者结尾留下曲笔,留下悬念,增添了作品的神秘色彩,让人读了更觉扑朔迷离,更觉意味无穷。

用意之四:当然,陶渊明还在文中有借名人(刘子骥南阳)造势的用意在其中。所以说,《桃花源记》的结尾,作者用意确实高明!

三、对刘子骥“欣然规往”的补充探讨

说明一点。历来,对刘子骥“欣然规往”的理解是“计划前往”。网友也留言认为刘子骥只是计划去探访,没有成行,不久后就病逝了。并不去了没有找到,回来就病逝了。

对于这一点,我个人的观点是——“规”字,既可以解释为“计划”,也可以解释为“效仿”,个人认为“刘子骥效仿太守又去找了一遍”的解释更加合理的,而且付诸行动和没有付诸行动,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想法,则写在结尾意义不大。

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探讨。读者朋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