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诗词为书法的创作内容,不会作诗也会

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m.39.net/pf/a_4792653.html

清朝乾隆进士、蘅塘退士孙洙有一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就是这句名言,至今已流传了二百余年,脍炙人口,意思是说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种熏陶,都是一种积累。“熟”了张口就背诵,提笔就写得出,别人讲了上句,我们能够接出下句。

同理,我们每天都用毛笔写诗词,坚持几年,长时间被诗词熏陶,写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不会作诗也会吟。感兴趣的书法爱好者不妨试一试?

冯彬藏墨既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又是一个诗词爱好者,所写的书法作品90%以上都是以诗词为书写内容,毫不夸张地说对诗词的爱好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今天发表的这篇文章也是以诗词为书写内容的三幅行书作品。

第一幅书法作品

1、行书书法创作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创作者:冯彬藏墨

行书作品: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创作者:冯彬藏墨

2、诗词创作背景

诗人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至长庆四年()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3、书法创作特点

冯彬藏墨在创作这首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诗时,采取行书的书写特点,正文分为三列,竖式纵写,规格尺寸为:*50cm,用半生熟宣纸,从作品的整体来看,书写线条灵动飘逸,多处采用字与字之间的连笔,版面布局合理,排列有序,字距与行距处理合理,整篇留白适宜,不足之处就是章法处理欠妥。

第二幅书法作品

1、行书书法创作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行书作品:李白《赠汪伦》,创作者:冯彬藏墨

2、诗词创作背景

李白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年)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

汪伦是李白的友人。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为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后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3、书法创作特点

冯彬藏墨在创作这首李白《赠汪伦》诗时,还是采取行书的书写特点,正文分为六列,横式纵写,规格尺寸为:60*cm,用半生熟宣纸,从作品的整体来看,布局合理,排列整齐,字距与行距处理合理,整篇留白适宜,版面整齐,一气呵成,墨色干涸适度、合规章法、落款规矩。美中不足之处就是线条没有明显变化,也缺乏层次感。

第三幅书法作品

1、行书书法创作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行书作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者:冯彬藏墨

2、诗词创作背景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3、书法创作特点

冯彬藏墨在创作这首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时,同样是采取行书的书写特点,正文分为三列,竖式纵写,规格尺寸为:*50cm,用半生熟宣纸,从作品的整体来看,书写线条较灵动飘逸,版面布局合理,排列有序,字距与行距处理合理,既有行书特点,又具有草书的元素,给人感觉飘逸而不凌乱,整篇留白适宜,用墨干涸适宜,其中第二行的“友”字显得尤为明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